壶口瀑布位于县东北57.5公里黄河中,处北纬36°4′,东经110°01′。平时流量700立方米/秒左右,洪水期最大流量为10000立方米/秒以上。主瀑宽40米左右,落差在15~30米之间,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黄河水流从上游宽广处流入壶口时,河床水面突然由300~400米宽收缩到40~50米,跌入又窄又深的“十里龙槽”中。茫茫苍天水,尺收巨壶中,顿时飞流直下。峡谷之内,翻江倒海,气象万千;犹如雄狮怒吼,万条金龙狂舞。四季景观,各不相同。夏日瀑布,洪峰滔天,浊浪排空;隆冬季节,冰雪封冻,银装素裹。涨水期,洪流两岸,跌差消失;落凌时,冰崩地裂,炮响雷鸣;春秋季节,霓虹盖地,龙雾遮天。
壶口瀑布南距龙门约65公里,距孟门5公里。壶口一带黄河两岸下陡上缓,峡谷谷底宽约400米。谷底上坡到龙王坡高差约150米,崖岸陡立。龙王坡以上谷形展宽,谷坡平缓,黄河的横剖面成谷中谷的形态。在龙王迪以北,河幅宽度和峡谷宽度一致。河水充满峡谷,通常水位流量每秒1000~3000立方米,水面宽400余米。龙王迪以下,水流到壶口,在平整的谷底冲出一道深槽(大河槽中套小河槽)。小河槽宽30~50米,深约30米。壶口以上,水在宽槽中流行,到了深槽上端,400米宽的水面全部收缩倾注到30~50米宽的深槽中。槽口犹如一把巨型茶壶口,收尽黄河之水,壶口因此得名。明代惠世扬诗“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是对壶口景象的真实写照。壶口瀑布极为壮观,滔滔黄水倾泻而下,激流澎湃、浊浪翻滚,水沫飞溅、烟雾迷茫,狂涛怒吼、声
数里。枯水期瀑布高度达20米,夏、秋之际可达45米。在洪水时,洪流滚滚,涌出深槽,瀑布就变成一股急流而下。
黄色急流倾注到40余米宽的深槽时,大水先跌在岩石上,翻身再跃下去,三跌、四跌,槽底飞转着一个个巨大的旋涡。一束大水硬是跌得粉碎,跌落到狭窄的“壶口”内。
下方观看壶口,飞瀑下跌的情景极为壮观。河水垂直下跌近20米,又在水面上掏成一个20米的大深潭;巨大的流水压力反把水体涌成巨浪,复又升起10余米。悬流喷壁,鼓若山腾。从低处仰望瀑布,只见天际涌来滚滚水,势如千山飞崩,四海倾倒。李白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尽在眼前。
2.瀑布奇观
壶口瀑布显现出一系列奇特景观,主要有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山飞海立、晴空洒雨、旱天惊雷、冰峰倒挂。诗云“烟从水底生,船在旱地行。未霁彩虹舞,晴空雨茫茫。旱天滚尺雷,危崖挂冰峰。海立千山飞,十里走蛟龙”,对壶口景致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水底冒烟黄河入“壶口”后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跃向九天,恰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十数里外遥遥可望。
壶口雾气的大小与季节、流量有关。冬季河面封冻,瀑布多成冰凌,壶口流量降至150~500立方米/秒。水流落下,激浪不大,飞出槽面水雾甚少。夏季流量增大,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缩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浓密水雾。春秋两季,流量适中,瀑布落差20米以上。急流飞溅,形成弥漫在空中的大雾,即“水底冒烟”一景。
旱地行船壶口瀑布落差甚大,瀑布下方的深槽狭长幽深,水流湍急,给船只通行带来很大的困难。从壶口上游顺水下行船只,只得在壶口上边龙王迪处停靠卸货,靠人力将空船拉出水面,船下铺设圆形木杠,托着空船在河岸上滚动前进。到壶口下游水流平缓处,再将空船放入水中,装上货物,继续下行。上百人拼命拉纤,圆形木杠在船下滚动。旱地行船是船只越过壶口瀑布的独特景观。
霓虹戏水壶口瀑布反复冲撞形成水雾升腾空中,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彩虹。彩虹有时呈弧形,从天际插入水中,恰似长龙吸水;有时呈通直的彩带横在水面,像彩桥尺架;有时浓烟腾雾中显现出花团锦簇、五光十色、飘忽不定的天下奇观。
春秋两季,水底冒烟,浓雾高悬。每遇晴天,阳光斜射,形成彩虹;夏日雨后天晴,有时也会出现。
山飞海立山飞海立是形容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黄河穿越千里长峡,滔滔激流直逼壶口,突然束流归槽,形成极为壮观的飞瀑。仰观水幕,滚滚黄水从天际倾泻而下,势如千山飞崩,四海倾倒,构成壶口瀑布的核心景观。
晴空洒雨悬瀑飞流,水雾飘浮升空。烈日当空,瀑布附近犹如濛濛细雨,湿人衣衫。越接近河面,水雾越浓密,岸边观瀑衣湿,如在轻洗。
旱天惊雷瀑布飞泻,激流在峡谷中穿行,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产生巨大的声响,并在山谷中回荡。犹如千军
马、奔腾怒吼,又似万鼓齐鸣、旱天惊雷,声传数十里外。在壶口瀑布附近,真正感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
冰峰倒挂隆冬季节,龙槽冰封。两岸溢流,形成水柱,如同大小不一的冰峰,倒挂悬崖。彩虹时隐时现,游移其间,七彩与晶莹相映衬,无人不叹造化之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