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和工商业城市。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也称“津沽”“津门”。

    天津地区在商周时期即有人类居住,但作为城市则形成较晚。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位于运河北部、兼有河海运输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渐重要,运河与“五河尾闾”(今海河)在市区三岔河口交汇,天津便以“三会海口”名于史册。唐朝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贞祐二年(1214)设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发展中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名称。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为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率兵经海津镇渡河南下,称帝后即将海津镇改名“天津”。永乐初年(1404~1406)先后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并建筑城池。清顺治九年(1652)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州。雍正九年(1731)升州为府,辖6县1州,成为畿辅首邑。从明朝永乐二年(1404)正式设卫至今,天津建城已有610多年历史。

    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直隶总督衙门迁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天津改为县,属直隶省。1913年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1928年6月,天津改为特别市,此为设市之始。同年7月,直隶改称河北,省会仍设天津,10月省会迁北平。1930年6月,天津改为直辖市。同年10月,河北省会再迁天津,遂改为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会迁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天津仍为直辖市。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划为华北人民政府直辖市。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津被定为中央直辖市。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到天津。1966年5月河北省省会再迁保定。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直辖市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天津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津沽大地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自然环境与资源

    【地理位置】

    天津市位于北纬38°34'~40°15',东经116°43'~118°04'之间,处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地处中国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北起蓟州区黄崖关附近,南至滨海新区大港翟庄子沧浪渠,南北长189公里;东起滨海新区汉沽洒金坨以东陡河西干渠,西至静海区子牙河王进庄以西滩德干渠,东西宽117公里。东临渤海,与山东、辽东二半岛相望;北依燕山,与河北省、北京市相邻。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天津市疆域周长约129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153公里,陆界长1137公里。市域总面积11916.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

    天津市地处太平洋西岸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背靠中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面向东北亚,不仅毗邻首都,还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是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距离最短的东部起点。北距北京120公里,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

    【地势】

    天津绝大部分为平原,少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地貌特征:其一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从蓟州区北部山区到塘沽、汉沽、大港的滨海,呈簸箕形向海河干流和渤海方向倾斜。最高点为蓟州区与河北省兴隆县交界处的九山顶,海拔1085.5米。最低处是塘沽大沽口,海拔为零。其二山区面积小,平原辽阔。山地、丘陵海拔高度小,相对高度大。平原既低且平。其三河流纵横,坑、塘、洼、淀星罗棋布。其四古海岸遗迹(俗称贝壳堤)明显存在,成为滨海平原的奇观,为中国其他滨海地区所罕见。天津的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海岸带、滩涂等。丘陵分布在燕山南侧,介于山地与洪积、冲积倾斜平原之间,面积228.7平方公里;平原分布在燕山至渤海之间,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5.5%,绝大部分在海拔20米以下,其中2/3地区为低于4米的洼地;冲积平原分布在燕山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以南,滨海平原以西的广大地区。地势低平,海拔均在10米以下,地面坡度为1/5000~1/10000,受河流交叉沉积影响,地面有小规模缓岗和碟形洼地交错起伏,河流泛区分布有沙丘、沙地;海积冲积平原分布在宁河、潘庄、北仓、杨柳青一线以南,南运河以东,汉沽、塘沽、甜水井一线以西,是全新世以来海洋和河流交互作用地区,地貌低平,多湿地,海拔高度3~5米,地面坡度1/5000左右,有贝壳堤和古泻湖、洼淀;海积平原位于海积、冲积平原以东和海啸所达上界(蔡家堡至驴驹河一线)之间的狭长地带,海拔1~3米。地面坡度小于1/10000,现仍受海水影响,多盐滩、沼泽和低湿地,表面组成物质以盐质黏土为主。海岸带和滩涂位于特大高潮线以下地区。海岸物质粒径小于0.05毫米的占50%以上,属于泥质海带。有龟裂带(也称湿地)、潮间浅滩及水下岸坡等。

    【水文】

    天津地处海河流域下游,河网密布,洼淀众多。历史上天津的水量比较丰富。海河上游支流众多,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300多条。这些大小河流汇集成中游的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大河流。这五大河流的尾闾即是海河,统称海河水系,为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水源河道。此外,天津还有自成水系的蓟运河。

    【气候】

    天津地处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影响,多偏南风,且高温高湿,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天津主要为大陆性气候特征,但受渤海影响,有时也显现出海洋性气候特征,海陆风现象比较明显。全年平均气温在11.4℃~12.9℃之间,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4℃~3.0℃之间;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5.9℃~26.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566毫米,全年85%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471~2769小时之间。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年平均水分蒸发量为163~1912毫米,最大蒸发量2673.3毫米。

    【自然资源】

    (一)矿产资源:天津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燃料矿20多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主要分布在蓟州北部山区,燃料矿主要埋藏在天津平原地下的渤海大陆架。金属矿主要有锰硼石、锰、金、钨、钼、铜、铝、锌、铁等,其中锰、硼不仅为国内首次发现,也为世界所罕见;非金属矿主要有水泥石灰岩、重晶石、迭层石、大理石、天然油石、紫砂陶土、麦饭石等。燃料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煤成气等。其中优势矿种为石油、天然气、地热、水泥灰岩、紫砂陶土。

    石油、天然气。天津平原及渤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40亿吨,油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天然气(含伴生气)地质储量1500多亿立方米。煤田面积80多平方公里。

    地热。天津地区地热资源属于非火山沉积盆地中、低温热水型地热。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宝坻断层以南约963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根据地质构造和地势场分析,分为新生界热储层和基岩热储层两大类。依据在温梯度3.5℃/100米的等值线为底界在天津地区划分出10个地热异常区,探明面积2434平方公里,水温在30℃~90℃。已探明的中低温地热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程度居全国前列。

    水泥灰岩。水泥灰岩是天津市非金属矿产中的优势矿种,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地有5个,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石灰岩层中,含氧化钙48%~50.7%。已探明工业储量的5个矿产地是东营房、转山、铁岭、老虎顶和渔山,探明储量1.8亿吨。

    紫砂陶土。天津市蓟州区紫砂陶土矿赋存于中上元古界二个层位,即串岭沟组和洪水庄组的伊利石页岩。其中串岭沟组伊利页岩分布在下营镇,全长12公里,宽2公里,出露面积24平方公里,露天储量7亿吨。二个层位的伊利石岩是一个大型黏土矿床,是紫砂陶器的优质矿物原料。

    (二)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11916.9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面积709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07.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9.56%;建设用地面积3946.1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11%;未利用地873.1平方公里,占7.33%。全市的土地,除北部蓟州区的山地、丘陵外,其余地区都是在深厚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在海河下游的滨海地区,有待开发的荒地、滩涂1214平方公里,可作为建设和生态用地。

    (三)海洋资源:天津海岸线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南起歧口,北至涧河口,长达153公里。所辖海域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天津海洋资源可分为海洋自然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两大类。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滩涂、海洋生物、海水、海洋油气及海洋能等;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洋水运资源、海港、海岸带及滨海旅游资源等。

    滩涂资源。天津滩涂十分发育,宽度在3000~7300米之间,海拔高度0~3.5米,坡降0.4%~1.4%。滩涂面积约370平方公里,大部分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在渤海湾西部海域水中、海底及潮间浅滩生活着较为丰富的海洋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和生活区域可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鱼类)、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四大类。据调查,渤海湾西部浮游生物162种,其中浮游植物98种,主要种类是硅藻、甲藻和绿藻,多分布在近岸;浮游动物64种,包括浮游幼虫类、蛲虫类、箭虫类和其他浮游动物。渤海湾西部水域有鱼类56种,分别隶属13目,主要种类有鳓鱼、黄鲫、山黄鱼、白姑鱼、银鱼等。底栖动物181种,隶属11个门类。最重要的优势种为角板虫、绒毛细足、日本棘刺蛇尾等,作为经济种的有对虾和三疣梭子蟹。另外天津沿海潮间带生物96种,其中软体动物27种、多毛类25种、甲壳类23种、鱼类13种、腔肠动物3种、棘皮动物2种、腕足动物和纽虫动物各1种。

    海水资源。天津海域海水成盐质量高,氯化钠含量95%~96%。天津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盐产地,长芦盐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盐场。天津原盐85%是工业用盐,是盐化工的主要原料。海水资源除发展制盐业之外,还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水及海水淡化等。

    海洋油气资源。渤海油气区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是中国海上石油勘探与开发最早的海域。目前已发现45个含油构造。

    【旅游资源】

    天津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种类齐全。既有盘山清幽的自然景色,又有八仙山山高林密、保留着山林野趣的自然特色,还有记载古老地质历史的巨厚的中上元古界地层,以及海退后在滨海平原留下的贝壳堤和湿地景观。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还具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1860年天津开埠后,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九国在天津设立租界,随之一些官僚、军阀、买办在租界内设公馆、别墅,陆续建成各种结构和形式的大楼建筑和花园洋房800多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天津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近现代的革命人物也在天津留有革命业绩。天津早年因漕运兴旺而发祥,各方商贾云集,逐渐形成天津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景观。天津有A级及以上景区107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个。天津传统的风味食品多种多样,“津门三绝”(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深受国内外宾客喜爱。

    二、行政建制

    【行政区划】

    天津市辖16个区,有115个街道办事处、1546个居民委员会,有121个镇、6个乡和3658个村民委员会。市辖区包括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6个中心城区,以及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和蓟州区。

    【政府机构】

    市人民政府是天津市最高行政机关,设工作部门46个,其中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6个,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商务委员会、市教育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市公安局、市国家安全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环境保护局、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水务局、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审计局、市外事办公室、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特设机构1个: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机构18个,即:市统计局、市旅游局、市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市海洋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政府研究室、市信访办公室、市侨务办公室、市合作交流办公室、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金融工作局、市口岸服务办公室、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部门管理机构6个,即:市公务员局、市外国专家局、市粮食局、市监狱管理局、市戒毒管理局、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1个,即市投资促进办公室。

    天津市共有法人单位190099个,其中企业单位170599个,机关事业单位8131个。

    三、人口状况

    截至2016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562.1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507.5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2.49%。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295.47万人,乡村人口266.65万人。全市户籍人口1044.4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为82.93%。常住人口出生率7.37‰,死亡率5.54‰,自然增长率1.83‰。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天津市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33%;少数民族人口占2.67%,涉及40个民族成分,人口约41万人。

    天津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26.16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267.23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493.60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220.58万人。从业人员847.4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63.8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83.58万人。

    四、经济发展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17885.3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2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003.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661.3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44.8∶54.0。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3.4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624.18亿元,比重达到59.6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00.6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29.22亿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现成效】

    2016年,钢铁行业“去产能”提前完成370万吨粗钢产能年度压减任务,生铁、粗钢、平板玻璃等产量分别下降15.0%、11.5%和1.5%。“降成本”工作扎实开展,推出两批40项降成本措施,减轻企业负担近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比年初下降2.28元。商务楼宇“去库存”效果显著,累计盘活空置楼宇440万平方米。“去杠杆”稳步推进,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1.9%,比年初降低1.0个百分点。投资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大,科研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农林牧渔、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投资分别增长1.1倍、58.5%、22.4%和25.1%。

    【农业】

    全市农业总产值494.44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47.49亿元,林业产值8.35亿元,畜牧业产值140.85亿元,渔业产值85.80亿元。粮食总产量196.37万吨。农村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统筹联动发展。31个区县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建成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82个养殖示范园区。43个示范小城镇加快建设,70万农民迁入新居。实施“三化一改”试点,探索城乡统筹新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8876家,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90%。按照减粮、增菜、增林果、增水产品的“一减三增”思路,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绿色农业,新建农业物联网试验基地10个。宝坻、武清和蓟州区被列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重点打造蓟州乡村旅游、武清运河休闲旅游带、宝坻潮白河休闲观光廊道等,全市休闲农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6.7万人。

    【工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443.00亿元。工业增加值7238.70亿元,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气机械、专用设备等行业分别增长11.9%、14.9%、22.3%和12.2%。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20.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91.0%,其中,航空航天、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合计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1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984.87亿元,同比下降0.8%。在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7个行业盈利,其中22个行业利润增长,汽车、食品、石油加工、医药、化学原料等行业分别增长11.0%、17.1%、18.5%、21.0%和28.0%。六大高耗能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2%,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分别下降21.2%和23.3%。全年生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4.79万辆,增长8.1倍;城市轨道车辆实现从无到有,生产311辆;工业机器人33套,增长26.9%;光纤、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8.2%和8.8%。汽车、钢材、服装等产量分别增长0.3%、5.5%和19.2%,天然原油、移动通信手持机等产量分别下降6.4%、31.5%。

    【服务业】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9658.1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4.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69.87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85.72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62.58亿元,金融业增加值1735.33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795.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35.81亿元。推动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年限上单位网上零售额383.14亿元,增长44.6%,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1%,比重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网上零售规模超十亿企业达到10家。新辟公交线路48条,优化调整47条,运营线路总计763条,运营公交车12699辆。截至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73.7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234.45万辆;民用轿车182.2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65.41万辆。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83.90万户,光纤接入用户263.60万户。加快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天津银行列入全国首批“投贷联动”试点。全年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83家,年末全市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到220家,天津银行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实现天津市金融企业上市零的突破。旅游业较快增长,旅游外汇收入35.57亿美元;全市出境游42.43万人次,增长17.7%。游轮旅游快速升温,接待到港国际游轮142艘次,进出境旅客71.5万人次。全市有星级宾馆87家;旅行社447家,其中有出境资质的52家;A级及以上景区107个。

    五、社会事业

    【科技】

    天津综合科技水平位居全国第三位。化学、化工、精密仪器、干细胞、膜材料与分离技术等一批学科和技术领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纳米材料和干细胞等国际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全市1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技术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10项,涉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全年完成市级科技成果2622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8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90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3060项,合同成交额602.32亿元,增长11.7%;技术交易额435.70亿元,增长4.1%。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引进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新建产学研用创新联盟30家,众创空间达到139家,滨海新区TjAb众创空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737家,其中规模过亿元企业456家,累计分别达到8.8万家和3902家。截至年末,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65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0.65万件;专利授权3.9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5185件;年末有效专利12.4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2.27万件。年末全市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4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5个。深入实施“千企万人”计划和人才“绿卡”制度,出台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加快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三年推进计划,全年从国外引进人才1802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19个,年末博士后流动站77个、工作站227个,在站博士后1100人。

    【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认真抓好学前教育,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着力实施职业教育,加快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建改扩建150所幼儿园和10所农村高中,397所义务教育学校和34所普通高中完成新一轮现代化标准改造。2所高职院校迁入海河教育园区新校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和开放大学等建设进展顺利,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增至36个。截至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5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4所,普通中学516所,小学857所。全年招收研究生1.87万人,在学研究生5.45万人,毕业生1.70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4.61万人,在校生51.38万人,毕业生13.7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54万人,在校生12.29万人,毕业生3.70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3.57万人,在校生42.04万人,毕业生14.10万人。小学招生11.56万人,在校生63.12万人,毕业生8.41万人。成人高校招生2.38万人,在校生5.95万人,毕业生3.2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20所,在校生348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6.67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4%,义务教育巩固率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全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81年。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文化体育】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炼总结“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的天津精神。“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深入开展。建成市文化中心、音乐厅、电影艺术中心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开园,天津出版产业园投入运营,数字电视大厦二期、数字广播大厦、北方曲艺学校、北疆博物馆改造、鼓楼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国家海洋博物馆开工建设。市文化中心各场馆接待观众450多万人次。全市拥有公共博物馆22个,文化馆19个,公共图书馆31个,街乡镇综合文化站236个。市级公共图书馆总面积12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一位,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94册,居全国第二位。天津图书馆与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全年出版图书6403万册,期刊3175.86万册,报纸5.66亿份。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86个,培育形成了“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天穆杯”全国小品展演等国家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推出一批艺术水准高、社会反响大的精品力作,打造了以电视剧《解放》《辛亥革命》和纪录片《五大道》为代表的重大题材文艺创作品牌。成功举办全国美展中国画展览和中国京剧艺术节。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年摄制电影故事片12部。全市有广播节目10套,市级电视节目11套。有线电视用户284.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44.5万户。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全市行政村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和免费数字电影放映实现全覆盖。全年发行文化惠民卡10万张,成功举办首届天津市民艺术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8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50个。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报业宣传经营两分开和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建成一批体育公园、户外运动营地等大型体育场所,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九届大运会、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全国武术运动大会、雪地马球世界杯、亚洲女排锦标赛,全运会筹备工作全面启动,在仁川亚运会上,天津市运动员获得5个冠军、6个亚军、3个第三名。在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天津体育健儿获得1金1银,与兄弟省市联合培养运动员获得2金2铜。成功举办2016天津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新建东丽湖、金钟新市镇2个体育公园,新建更新900个社区健身园,启动“迎全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举办第六届“体彩杯”全民健身运动会。

    【卫生】

    高度重视并抓好医疗卫生健康工作,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建设。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市级和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胸科医院、中医一附院、新天津医院投入使用,第二儿童医院竣工,启动健康天津建设,中医二附院竣工,黄河道医院等建设项目基本完成。一批社会办医项目陆续建成,新建家庭责任医生契约服务团队2273个,受益居民234.7万人次。106万老年人享受免费体检,为门诊特殊病患者提供健康随访312万人次。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5442个,比上年末增加2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7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妇幼保健机构21个,村卫生室2528个。卫生机构床位6.58万张,比上年末增加0.21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18万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29万张。平均每千人医院床位4.12张。卫生技术人员9.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78万人,注册护士3.61万人。全年无偿献血17.3万人次。全市婴儿死亡率5.1‰,孕产妇死亡率6.8/10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1.46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公办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城乡居民免费享受1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对外开放

    天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高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水平。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天津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批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5693家,合同外资额2221.18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1301.95亿美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06家,合同外资额308.26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01.00亿美元,增长12.2%。其中,服务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67.41亿美元,增长60.0%。全市实际利用内资4536.53亿元,增长12.0%。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26.51亿美元,其中,进口583.65亿美元,出口442.86亿美元。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10.4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47.5%,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202.2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45.7%。从出口市场看,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对俄罗斯、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出口分别增长1.5倍、11.3%和15.0%。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贸易业态快速发展。全年新设境外企业机构219家,中方投资额261.95亿美元,增长2.5倍。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6.4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2.92亿美元,增长32.1%。截至年末,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外人员1.38万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开工建设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拓展区,印尼聚龙产业园获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七、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2014年12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部署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天津自贸区正式批准设立。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将在2015年使用同一张负面清单,该清单正在由国家发改委制定。12月31日,国务院批复天津市政府和商务部《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国函〔2014〕177号)。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4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发〔2015〕19号)。

    作为中国北方首个自贸区,天津的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学习和复制上海经验基础上,将重点摸索天津特色,包括:用制度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借“一带一路”契机服务和带动环渤海经济;突出航运,打造航运税收、航运金融等特色。着力打造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业务和租赁业务四个方面的政策创新试点,积极开展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

    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行。总体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制环境规范、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天津港片区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国际贸易、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天津机场片区43.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46.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专门成立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工作。成立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具体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任务。

    国务院《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发布后,天津市将《方案》内容分解成90项具体任务措施。至2015年底,90项工作任务全部启动实施,其中45项已完成。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营后,123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实施,推出跨境电商试点、贸易单一窗口、平行汽车进口、保税展示交易等创新举措,政策效应初步释放,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年区内新增市场主体1.41万户,注册资本(金)3890.57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27家,实际直接利用外资47.20亿元,占全市的23.3%;新设境外企业机构61家,中方投资额56.33亿美元,占全市的75.5%。推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八项举措,实施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大幅提高口岸通关、通检效率。

    2016年,自贸区制度创新持续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36万户,新设外资企业846家,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5.01亿美元;新设境外企业机构90家,中方投资额119.94亿美元,占全市的45.8%。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年平行进口汽车入境申报4.18万辆。人民银行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金改30条”超70%已落地,跨境本外币资金池、跨境融资等创新业务取得明显成效。飞机、船舶、海洋工程钻井平台等租赁业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八、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一体化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80多个县(市)。国土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人。

    天津市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配合国家开展顶层设计,参与起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与北京市、河北省分别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实施了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等领域率先突破项目,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作顺利推进,“1+11”产业承接平台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由京津城际、津秦高铁和一批高速公路构成的交通网络,组建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实现了京津冀通关一体化,京冀两地企业在津投资额占全市利用内资比重超过40%。

    2015年,津保铁路投入运营,与京广、京沪、津秦和京津城际四条高铁无缝对接,天津成为全国高铁枢纽。京津城际延伸线建成通车,实现北京南站到滨海新区于家堡站一小时内通达,在京冀地区设立的无水港达到10个,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京冀货物比重达到32.6%。京秦高速公路天津段建成,京津冀公交“一卡通”投入试运营。

    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签订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合作项目,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等建设加快。全年引进京冀项目857个,到位资金1739.29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3.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保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与河北合作加大引滦水源保护力度,积极参与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

    2016年,深入贯彻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围绕中央对天津功能定位,出台了加快建设“一基地三区”的实施意见。积极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与北京市签署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与河北省签署“1+4”合作协议,启动实施对口帮扶承德市工作,密切与京冀深度对接合作。全年引进京冀投资项目2701个,投资额1994.09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4.0%。

    重点领域加速推进。设立100亿元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助推区域内产业优化升级,中船重工融资租赁、中国能建电力工程技术创新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合作项目签约落地。京秦高速天津段建成通车,京唐铁路开工建设,一批“瓶颈路”顺利打通,天津港与唐山港组建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京津冀首个海铁联运集装箱中心站开通运营。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继续深化,京津实现离境退税互联互通,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来自北京与河北的货物比重达到32.5%。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不断深化,统一执行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PM2.5浓度连续三年下降。

    九、城市建设

    【城市总体规划】

    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明确天津城市性质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2009年8月制定《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实施“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双城”,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双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相向拓展”,是指“双城”及“双港”相向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一轴”,指依次连接武清区、中心城区、海河中游地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的“京滨综合发展轴”;“两带”,指贯穿宁河县和滨海新区的“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贯穿蓟县、宝坻区、中心城区、西青区和静海县的“西部城镇发展带”。“南生态”,指以“京滨综合发展轴”以南的“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为核心构建的南部生态体系;“北生态”,指以“京滨综合发展轴”以北的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为核心构建的北部生态体系。依据这一总体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调整完善空间结构和发展策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极增长的市域空间格局。

    【生态城市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天津生态城市建设成效显现。城市路网建设进度加快,建成京津城际高铁、京沪高铁、蓟港铁路和京津二线等一批高速公路,外环线改造道路工程基本完成。改扩建天津站、天津西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建成天津港30万吨航道、天津机场二期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新建改造一批城市道路桥梁,地铁1、2、3、9号线建成运营,其他5条地铁线同步建设,6号线首开段通车试运营,新增通车里程28公里,地铁5号线、4号线、10号线和1号线东延按计划稳步推进。大北环铁路、西南环线基本建成,南北货运大通道初步形成。天津机场新增通航城市21个,新增加密航线87条。截至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676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08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5.51亿吨,增长1.9%;集装箱吞吐量1451.90万标准箱,增长2.9%。机场旅客吞吐量1687.19万人次,增长17.9%。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四清一绿”行动,深入推进“美丽天津·一号工程”。以燃煤、扬尘、机动车、工业排放为重点,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防控。大面积植树造林,综合治理河道1100公里,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65座,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市林木绿化率23.7%,建成区绿化面积33%,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26天。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综合整修改造道路150条,整修建筑4100栋,新建提升绿化1亿平方米,新建改造公园149个,植树造林155万亩。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对1940万平方米老住宅进行节能改造,完成海河沿线及重点地区50多公里灯光设施建设。划定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红线,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清新空气行动,严格网格化管理,狠抓煤、尘、车、工业污染、新建项目“五控”治理,大幅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实行机动车限行,更新环保公交车辆7200部,改燃供热锅炉和工业锅炉366座,淘汰老旧车16.5万辆,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4%、11.2%。实施清水河道行动,治理直排单位530家,治理河道170公里。实施清洁村庄、清洁社区行动,创建美丽村庄461个、美丽社区480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13%,污水处理率91.94%。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19个,国家生态示范区1个,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06万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1.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29平方米。公用事业不断完善。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07.93亿千瓦时,增长0.9%;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2.82亿千瓦时,增长6.3%。供热旧管网改造完成10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49.77万平方米。自来水供水总量8.66亿立方米,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456.55万立方米/日。“智慧天津”建设取得新进展。互联网出口带宽6100G,带宽接入能力100Mbps,光纤入户能力818万户,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全光网络的城市。3G网络覆盖全市域,4G网络覆盖城区和主要乡镇,建设“i-Tianjin”公共免费WiFi,开通网络热点超过10万个。

    十、人民生活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计民生,连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涉及生活、就业、就医、收入等各个方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左右,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劳动合同签订率90%以上。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各类群体自主创业,深入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全年新增就业4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截至年末,全市就业人口总量达到902.42万人。制定提高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颁布工资指导线,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74元,增长8.9%。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29元,增长8.1%,其中,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分别增长17.8%、15.1%和14.7%。落实城乡居民增收措施,企业养老金实现十二连增,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195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640元调整至705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440元调整至540元。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3%。在全国率先建立统筹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员看病就医全部实行即时联网结算。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截至年末,全市参加医疗保险1066.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6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773.5万人,增加87.2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388.11万人,增加2.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302.5万人,增加7.1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284.96万人,增加15.23万人。探索居家、社区、机构三个层面医养结合模式,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年末全市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达1184个、床位7496张。通过实施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等措施,改善中低收入居民住房条件。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7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22平方米。全市燃气、自来水覆盖率100%。中心城区集中供热超过97.0%。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十一、滨海新区

    天津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4年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5月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后的天津港建设规模加大,服务功能越来越强。1994年3月,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1994年,成立天津市滨海新区领导小组;1995年,成立天津市滨海新区办公室;2000年9月,成立天津市委滨海新区工委和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2005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领国务院15个部委负责人到天津考察,指出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环渤海区域及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步棋。200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全国整体发展战略布局。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年底到转年初,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宣告成立。2013年9月,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撤销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城区工委、管委会。12月,优化整合功能区和街镇,将原来12个功能区整合为7个功能区。按照“大街镇”模式,将原有27个街镇调整为14街5镇。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中国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一核”,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组成。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商务、高端商业,建设成为滨海新区的标志区和国际化门户枢纽。“双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九区支撑”,指通过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临空产业区等九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八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主要发展金融、贸易、商务、航运服务产业;临空产业区主要发展临空产业、航空制造产业;滨海高新区主要发展航天产业、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主要发展海洋产业、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中新生态城主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海滨旅游区主要发展主题公园、游艇等休闲旅游产业;海港物流区主要发展港口物流、航运服务产业;临港工业区主要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及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南港工业区主要发展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产业。“龙头带动”,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营造一流发展环境,率先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率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凸显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4至2016年,滨海新区围绕功能定位,深入实施“三步走”,全力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引领带动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13%。主动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冀有关地区深入合作。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全面展开,未来科技城建设全面提速。京滨城际铁路启动建设,津冀港口资源优化迈出重要步伐。实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通关模式,海铁联运、空铁联运服务持续向京冀腹地延伸,服务辐射能力显著增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各种困难挑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发展质量与效益明显提高。实际利用外资332.5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120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5%。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8亿元,是2013年的1.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和9.6%。

    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行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优化政府职能体系。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行政审批权。改革综合执法体制,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整合市场监管职能,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建立“双随机”抽查和联合检查机制。金融和涉外经济改革深入推进,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保税展示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等创新试点,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国非上市公司场外交易首批扩容试点。自贸试验区151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实施,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4万户,新增注册资本金9100亿元。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世界500强企业在新区投资项目超过400个。新区企业设立境外机构105家,中方投资额超过110亿美元。

    大力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累计233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粮油轻纺成为千亿级产业,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建成6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建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研发中心429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8家、众创空间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6万家。街镇经济长足发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新增设施农业200公顷。

    加快美丽滨海建设。完成29项重点规划编制任务,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修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综合交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京津城际延伸线建成通车,于家堡高铁站、津秦高铁滨海站等交通枢纽投入使用,与京沪、京广高铁实现无缝对接。新建扩建3条高速公路、14条主干道路,海河隧道竣工通车,市政路网日趋完善。轨道交通B1线、Z4线开工建设,Z2线启动实施。搞好生态环境治理,完成大气治理任务555项,治理河道133公里,建设147个清洁村居。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网格化水平,城乡环境焕然一新。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行动计划,累计完成投资310亿元,建成33个重点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等5所学校建成招生。建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天津第五中心医院成功升入“三甲”,泰达医院建成三级医院。率先启动公立医院改革,成立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创建3个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就业支持力度,累计增加就业39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万人,培训技能人才17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居于领先水平。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