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

    【位置与疆域】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隔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面和南面在南海与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海南岛地处北纬18°10’20°10’,东经108°37’111°03’,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大雪梨,长轴呈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是国内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岸线总长1823公里,有大小港湾68个,周围负5米至负10米的等深地区达2330.55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6.8%

    海南岛北与广东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是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湾与南海之间的海运通道。从岛北的海口市至越南的海防市约220海里,从岛南的三亚港至菲律宾的马尼拉港航程约650海里。

    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在海南岛东南面约300海里的南海海面上。中沙群岛大部分淹没于水下,仅黄岩岛露出水面。西沙群岛有岛屿22座,陆地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永兴岛最大(2.13平方公里)。南沙群岛位于南海的南部,是分布最广和暗礁、暗沙、暗滩最多的一组群岛,其中曾母暗沙是中国最南端的领土。

    【地形与地貌】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海南岛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占全岛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山地中散布着丘陵性盆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49.5%。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海岸主要为火山玄武岩台地的海蚀堆积海岸、由溺谷演变而成的小港湾或堆积地貌海岸、沙堤围绕的海积阶地海岸。海岸生态以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特点。

    西、南、中沙群岛地势较低平,一般在海拔45米之间,西沙群岛的石岛最高,海拔约15.90米。

    【山脉】海南岛的山脉海拔多在500800米之间,属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霸王岭、吊罗山等。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为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米。霸王岭山脉位于岛西部,主峰海拔1560米。

    【河流水系】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集水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集水面积均超过3000平方公里,三大河流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0%。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南峰山,斜贯岛中北部,流经白沙、琼中、儋州、澄迈、屯昌、定安等市县至海口入海,全长331公里,流域面积7176平方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横贯岛中西部,流经琼中、五指山、乐东、东方等市县至昌江昌化港入海,全长230公里,流域面积5070平方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均发源于琼中,两支流经琼中、万宁等市县至琼海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流域面积3683平方公里。

    二、气候

    【气温】海南省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气候省份,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气温年较差小。全省干湿季分明,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5月至10月为雨季,雨季雨量占年总雨量的80%左右。年平均气温2327℃,年降水量约9002400毫米。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在海南岛登陆的台风往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015年海南省年平均气温25.4℃,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360.5毫米,全省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273.9小时,较常年偏多204.8小时。年内出现多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以5月中旬至6月下旬最为突出。全省年平均高温日数46天,为有史以来最多年份。

    三、资源

    【土地资源】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51.87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人均土地约0.44公顷。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收获23次。

    按适宜性划分,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他地。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31.36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20.51万公顷。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作物资源】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红毛丹、火龙果等。蔬菜有120多种。

    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槟榔、咖啡、胡椒、油棕、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植物资源】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6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49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复杂,垂直分带明显,且具有混交、多层、异龄、常绿、干高、冠宽等特点。

    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林区,其中五指山属未开发的原始森林。热带森林以生产珍贵的热带木材而闻名,属于特类木材的有花梨、坡垒、子京、荔枝、母生5种,一类材34种,二类材48种,三类材119种。

    【动物资源】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660种,其中两栖类43种,爬行类113种,鸟类426种,哺乳类78种。在陆生脊椎动物中,23种为海南特有。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动物有黑冠长臂猿和坡鹿,水鹿、猕猴、黑熊、云豹等亦珍贵。19985月公布的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共记录了4个纲、32个目、77个科、320种动物。320种动物中,有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2种属省级保护动物。发现历史上没记录过的鸟类14种。

    【南药资源】海南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可入药的植物约2000种,药典收载的有500种,南药30多种,最著名的四大南药包括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动物药材和海产药材资源有鹿茸、牛黄、穿山甲、海龙、海马、海蛇、琥珀、珍珠、海参、珊瑚、哈壳、牡蛎、石决明、海龟板等近50种。

    【水产资源】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国内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海南岛近海已有记录的鱼类800多种,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已有记录的鱼类1000多种,南海诸岛海域已有记录的鱼类500多种。

    【海盐资源】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盐场,在三亚至东方沿海数百里的弧形地带上,许多港湾滩涂都可以晒盐。已建有莺歌海、东方、榆亚等大型盐场,其中莺歌海盐场最著名。

    【矿产资源】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全省共发现矿产88种,经评价有工业储量的矿种70种,其中已探明列入矿产资源储量统计的59种,产地487处。海南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其他非金属矿、地下水、热矿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等种类。探明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优势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玻璃用砂、钛铁砂矿、锆英砂矿、宝石、富铁矿、铝土矿(三水型)、饰面用花岗岩、饮用天然矿泉水、热矿水等。

    海南岛周边海域已探明的天然气田主要有崖13-1、东方1-1、乐东15-1等。玻璃用砂已探明大型矿床4处,主要分布于儋州、东方、文昌等地。钛铁砂矿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海岸,已探明矿床24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1处。锆英石砂矿已探明大型矿床3处、中型6处、小型19处,主要分布于文昌、琼海、万宁、陵水等市县。已探明宝石大型矿床1处,位于文昌境内。富铁矿分布于昌江石碌镇一带,保有储量2.31亿吨,是国内少有的富铁矿之一。已探明铝土矿大型矿床1处,位于海南岛北部的蓬莱地区。饰面用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屯昌、琼中、三亚、乐东、白沙等市县,花色品种主要有崖县红、翠玉红、翠白玉、四彩花、玫瑰红、芝麻白等。饮用天然矿泉水各市县均有发现。

    【水利资源】海南岛大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00多万千瓦,可开发约90万千瓦。地下水资源储量约75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0.0%左右,其中理论可开发利用25.30亿立方米。

    【旅游资源】海南旅游资源丰富,极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海岸带景观在海南岛长达1823公里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度,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间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当今国际旅游者喜爱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这5个要素,海南环岛沿岸均兼而有之。自海口至三亚东岸线就有60多处可辟为海滨浴场。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在东海岸线上,特殊的热带海涂森林景观--红树林,热带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已在海口东寨港、文昌清澜港等地建立红树林保护区。

    海岛环海南岛有100余个岛屿,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西沙群岛有岛屿22座,陆地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永兴岛最大。这些岛屿地处热带,日照长,光能充足,四周海水清澈,水生资源丰富,非常具有旅游价值。已开展旅游项目的岛屿有蜈支洲岛、西岛、分界洲岛、西沙群岛等。

    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的有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哥岭,奇石叠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尖峰岭、吊罗山、霸王岭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的胜地。海南的山岳最具特色的是密布热带原始森林,有乐东尖峰岭、昌江霸王岭、陵水吊罗山和琼中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乐东尖峰岭最为典型。

    珍禽异兽为了保护物种,利于观赏,海南已建立多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驯养场,包括昌江霸王岭黑冠长臂猿保护区、东方大田坡鹿保护区、万宁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区、陵水南湾半岛猕猴保护区、屯昌养鹿场等。

    大河、瀑布、水库风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万泉河风光闻名全国。大山深处的小河或山间小溪密布,瀑布众多,其中五指山太平山瀑布和琼中百花岭瀑布等久负盛名。海南岛上还有不少水库,特别是松涛、南扶、长茅、石碌等水库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胜似湖泊。

    火山、溶洞、温泉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口。最为典型的是位于海口的石山,石山有海拔200多米的双岭,岭上有2个火山口,中间连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石山附近的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也保存的十分完整。有不少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溶洞,其中著名的有三亚的落笔洞、保亭的千龙洞、昌江的皇帝洞等。岛上温泉分布广泛,多数温泉矿化度低、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佳,属于治疗性温泉,且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兴隆温泉、官塘温泉、南平温泉、蓝洋温泉等,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等为一体的旅游。

    古迹名胜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迹主要有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海南岛的李德裕等5位历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琼遗址--东坡书院以及为纪念苏轼而修建的苏公祠,清代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所修建的琼台书院,明代名臣丘浚墓,明代大清官海瑞墓,相传受汉武帝派遣率兵入海南的将军马援为拯救兵马而下令开凿的汉马伏波井,以及崖州古城、韦氏祠堂、文昌孔庙等。

    革命纪念地海南的革命纪念地有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金牛岭烈士陵园、白沙起义纪念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还有宋庆龄祖居及陈列馆、张云逸大将纪念馆等。

    民族风情海南岛的世居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独特而多彩。海南是全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

    热带作物及田园风光海南岛上生长着大量的热带作物,极大地丰富了自然景观。游人上岛既可欣赏热带田园风光,增长见识,又可品尝热带水果,一饱口福。

    四、历史

    【历史沿革】夏商之际,中国南方百越族中“骆越人”的一支迁入海南岛,成为黎族的祖先。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朝廷遣军渡海,在今海南境设有珠崖、儋耳2个郡管辖16个县,海南正式列入西汉版图。南朝梁代设崖州。隋朝设珠崖郡,后分为儋耳郡、临振郡。唐朝设崖州都督府,后改为琼州都督府,海南称“琼”自此开始。宋朝设琼管安抚司,后改为琼管安抚都监,加管辖“万里石塘”(即今南海诸岛),隶属广南西路。元朝设琼州路安抚司,后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隶属广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明朝设琼州府,改隶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清朝设琼州府和崖州直隶州,隶属广东省。民国设琼崖道,后改为琼崖善后处,再改为海南特别行政区。19505月,海南解放,成立海南军政委员会。19514月,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管辖1个市、16个县。19527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受广东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双重领导。19801月,改称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10月撤销海南行政区公署,成立海南行政区。19884月,撤销海南行政区,成立海南省,将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历史文物】海南省文物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琼崖革命文物和出水文物等。海南省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27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2处、不可移动文物4274处、珍贵文物1947件、可移动文物109647件、传统村落169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海口海瑞墓、丘浚故居及墓、五公祠、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秀英炮台、珠崖岭城址、琼海关旧址、三亚落笔洞遗址、藤桥墓群、崖城学宫、三沙甘泉岛遗址、北礁沉船遗址、华光礁沉船遗址、琼海蔡家宅、儋州东坡书院、儋州故城、洋浦盐田、文昌斗柄塔、文昌学宫、韩家宅、澄迈美榔双塔、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昌江信冲洞遗址、临高角灯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航道更路经证明着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所拥有的无可争辩的主权。

    五、人口·民族·方言

    【人口】2015年,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海南省常住人口910.82万人。全省户籍人口907.67万人,其中男性475.48万人,女性432.19万人;城镇人口336.68万人,乡村人口570.99万人。

    【民族】海南省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余民族是解放后迁入的居民,分散于全省各地。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世居的黎、苗族,大多数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白沙、陵水、乐东、昌江等自治县和三亚、东方、五指山等市;回族主要聚居在三亚市;汉族人口主要聚集在东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区。2015年户籍人口显示,全省汉族743.25万人,少数民族164.42万人,汉族占总人口的81.9%,少数民族占18.1%。在少数民族人口中,黎族149.08万人,苗族7.87万人,回族1.28万人。

    【方言】海南省居民语言种类多,主要使用的方言有10种。(1)海南话。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海南话在海南使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全省500多万居民通用,一般以文昌人的语音为标准口音。(2)黎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全省黎族人民使用。(3)临高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约50多万居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境内和海口市郊西部的长流、荣山、新海、秀英等地区。(4)儋州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粤语方言系统。40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昌江、东方等市县的沿海地区。(5)军话。属汉藏语系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是古代从大陆充军来海南岛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语言。10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儋州和三亚的部分地区。(6)苗话。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主要在中部、南部地区各市县以及少数在其他县的7万多苗族居民中通用。(7)村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约6万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东方、昌江昌化江下游两岸。(8)回辉话。据《琼州府志》记载,回辉话是大约在宋、元朝期间由从外国迁来的居民使用而流传下来的语言,当时汉人称之为番语。世居的回族居民1万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回辉、回新2个村。(9)迈话。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广州话。是汉人使用的语言,但使用人数不多,分布不广泛,目前只有三亚的崖城和水南一带居民使用。(10)疍家话。属粤语方言。陵水、三亚、昌江、海口等沿海地区的居民使用。此外,港口、铁路、矿山、农垦农场职工还使用白话、客家话、潮州话、浙江话、云南话、福建话等。

    华侨

    【华侨之乡】海南是全国著名侨乡,至2015年,有海外华侨、华人370多万人,归侨、侨眷100多万人。华侨、华人分布在近60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地区居多,仅泰国就有100多万人。在世界各地的海南华侨、华人成立社团组织249个。

    六、行政区划

    海南省设有19个市县,全部由省直接管理,其中地级市4个(辖县级区8个)、县级市5个、县4个、民族自治县6个。

    七、经济

    海南省在经济领域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在热带农业方面,海南形成了南繁育种、天然橡胶、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等国家级农业品牌。在特色旅游方面,海南发展了滨海度假、旅游购物、邮轮游艇、雨林温泉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在海洋经济方面,海南拥有200万平方公里海域和丰富油气资源,将大力发展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南海油气业,建设海洋强省。

    20091231,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八、文化

    【地方戏曲】海南省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形式有传统琼剧、临高木偶戏、儋州调声、黎族苗族歌舞等。

    琼剧。又称琼州剧、海南戏,是南方戏剧的支系,主要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琼剧的音乐唱腔可分为两大类:前期为“曲牌体”,并有帮唱。后期则演化为“板腔体”,板腔体分中板、程途、苦叹板、腔类、专腔专用类5种板式。琼剧的角色行当分为五大行,即生、旦、净、末、丑。琼剧传统剧目分三部分:一是文戏(以唱功为主),如《槐荫记》《琵琶记》;二是武戏(以做功、武打为主),如《八仙庆寿》《六国封相》;三是文明戏(又称时装旗袍戏),如《救国运动》《省港大罢工》。解放后经过整理、改编、创作和移植其他剧种的古装、现代剧目共有1500多出,其中《下南洋》《海瑞》等影响较大。

    临高木偶戏。一种人偶同台演出的汉族戏曲剧种。它主要流传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儋州、澄迈地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特点是舞台设布幛,演员手擎木偶化装登台,人与偶在台上同扮一个角色,以人的表演弥补木偶感情之不足。以来自本地民歌调“阿罗哈”和来自道士调的“朗叹”作为主要唱腔,优美动听,地方特色浓郁。著名曲目有《樊梨花》《拜寒江》《穆桂英》《木兰从军》《海花》《闹钟爷爷》《莲花仙子》等。

    儋州调声。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汉族民间歌曲,产生于西汉时期,用儋州方言演唱,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歌唱与舞蹈融为一体,内容以表达爱情和幸福生活为主,农历八月十五唱调声尤为盛行。儋州调声在发展中善于吸收古曲、现代歌曲及外国歌曲旋律,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曲目有《天崩地塌情不负》《祖国江山花百样》《一时不见三时闷》《单槌打鼓声不响》等。

    海南黎族传统歌舞。分为五大类型,包括宗教祭祀舞蹈、生活习俗舞蹈、娱乐喜庆舞蹈、生产劳动舞蹈、英勇斗争舞蹈。反映了黎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著名的有《五朵红云》《三月三》《草笠舞》《打柴舞》《半边裙》《碗舞》等。

    海南苗族传统舞蹈。分为敬神祭祖舞蹈和生活娱乐舞蹈两大类,主要有《三元舞》《苗鼓舞》《龙舞》《鹰舞》《倒摆舞》《破丰都舞》《大刀舞》《求安舞》等。

    九、名胜古迹

    【风景名胜】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南山、大小洞天、分界洲岛、槟榔谷、呀诺达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天涯海角、蜈支洲岛、大东海、西岛、南湾猴岛、文笔峰、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兴隆热带植物园、东山岭、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海口观澜湖、假日海滩等。

    南山。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是一个展示中国佛教传统文化的大型园区,主要景点有南山寺、108米海上观音、不二法门、观音文化苑、天竺圣迹、佛名胜景观苑、十方塔林与归根园、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素斋购物一条街等。

    大小洞天。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是海南省历史最悠久的风景名胜,始创于南宋(公元1187年),也是中国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因其奇特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与洞景,被誉为“琼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胜”。旅游区包括彰显古代道迹仙踪的“洞天福地”、发掘长寿文化的“福寿南山”、揭示古崖州文化渊流的“摩崖题咏”、以滨海自然风貌为主题的“山海奇观”等6个游览区域。

    分界洲岛。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由山、海、岛相融合的独特资源构成,拥有众多独特自然景观和珍稀动植物,有鬼斧神工、大洞天、刺桐花艳等景观。海水清澈可见度达5-10米,是潜水的好去处。

    槟榔谷。保亭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由原住民黎村、百年苗家和原神秘雨林、海峡两岸少数民族示范基地四大板块组成,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形态的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式旅游风景区。

    呀诺达。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内。呀诺达,是形声词,在海南本土方言中表示一、二、三,同时又被意为欢迎、你好,表示友好的问候和祝福。景区分为雨林谷、梦幻谷、三道谷、蓝月谷、黎锦博览园、生肖广场、梦回呀诺达大型演艺以及相配套的酒店、客栈、露营地、度假村等项目。

    【著名古迹】

    五公祠。位于海口市区,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赵鼎、李光、名臣胡诠而建的一组古建筑群。它包括海南第一楼、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五公祠陈列馆等。它是全面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的名胜古迹,素有“琼台胜境”、“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胜”之誉。

    琼台书院。位于海口市区,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濬而建。始建于1705年,据传由于丘濬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书院由此得名。琼台书院为当时琼州最高学府,常设执教并主持院政的掌教一人,由道台从德高望重的进士或举人中聘任。清代琼籍之进士,举人多数入第前曾在此攻读。

    丘濬墓、海瑞墓。皆位于海口市区,是明代名臣丘濬与海瑞的墓地,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崖州古城。位于三亚市崖城镇,在市区西40公里处。崖州城在宋以前为土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始砌砖墙,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坚固城池。古城现存文明门、北门小段城墙及崖城学宫、迎旺塔、盛德堂等古建筑。

    文昌孔庙。位于文昌市,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海南第一庙”,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惟一一座不朝南开大门的孔庙。文昌孔庙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两代建筑工艺和启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围闻名于世。

    (程小斌 李鑫)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