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铁骨铮铮李硕勋
李硕勋又名李开灼,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我国早期青年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中国工农红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高县庆符镇。原在成都读书,因父亲逝世,回家奔丧而辍学。办完父丧后,于1920年就近插入叙府联中,1920年秋,又到成都插入四川省立第一中学。
▲ 李硕勋
1921年,成都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礼教,推行新文化运动,李硕勋被选为执行委员,参加了学联的组织工作。同年11月,在四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宣传者,四川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的王右木指导下,他和欧阳本义(即阳翰笙)、童庸生、雷兴政、刘弄潮等人发起,组织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被推为干事,为该团核心人物之一。
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一经成立,就使成都学联的活动有了很大的进展。他和欧阳本义等通过学联组织了两场影响广泛的斗争:一是发起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运动;二是在省一中掀起择师运动,拒绝反动当局委派的新校长到任。以上接连两起在社会造成很大影响的学生运动,引起军阀当局的极大痛恨。1922年11月1日,川军总司令部悍然下令通缉李硕勋等六人。他已不能在省一中继续学习,便离开了成都。
▲ 王右木青年像
1922年冬,李到北京与陈毅一起开展青年学生运动。1924年春,奔赴上海,进了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的上海大学,就读于社会系。同年,由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25年,代表上海学生联合会参加全国学生联合总会的领导工作。“五卅”运动时,他发动青年学生举行反帝斗争,6月被推选为全国学生联合总会的会长,成为全国学生运动领袖。1926年7月在广州主持召开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与代表们制订了统一学生运动,拥护国民政府开展北伐等九个决议案,推动了全国青年学生运动的迅猛发展。1926年10月,奉调到武汉,不久被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政治部主任,时年23岁。从此,李硕勋从革命的学生运动前线转入武装斗争的前线。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1日,李率领所属部队参加著名的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党代表、党委书记、政治部主任。二十五师是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不久即南下广东。在粤东大埔县三河镇战役中,在朱德指挥下,他协助师长周士第率领全师部队英勇抗击敌军钱大钧部,浴血奋战三昼夜,消灭了大批敌人。10月底,由朱德指派到中共中央汇报这支南昌起义军在江西广东边区的作战情况并请示工作,他的工作由陈毅接替。到上海后,党中央将李留下。从1928年4月到1931年5月这三年的时间里,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中共浙江省代理书记、浙江省委组织部长、中共上海沪西区区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江南省委(领导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四省、市)军委书记,从事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
▲ 李硕勋赴海南前在香港的留影
由于华南革命斗争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李于1931年5月20日从上海乘船赴香港,准备到转战于粤赣边境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担任政委。但至香港后,党中央又改令他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领导粤东、粤北、海南岛等地的游击战争。
李硕勋1926年8月在上海与他上海大学的同学、赵世炎(1927年7月被国民党杀害)的妹妹赵君陶结婚,婚后生儿子李鹏、女儿李琼。1931年7月1日,遵照党组织指示,中共中央妇委秘书赵君陶携儿子李鹏到香港,与李硕勋一起从事革命斗争。他们相聚不久,因海南岛的游击部队开军事会议,研究作战计划,进一步扩大武装斗争,他前往参加。由于叛徒出卖,7月9日到海口后被敌人逮捕。
▲ 李硕勋和赵君陶夫妻合影照
在铁窗里,李硕勋虽惨遭严刑拷打,遍体鳞伤,但铁骨铮铮,宁死不屈。他对党始终不渝,坚决拒绝敌人的威胁利诱。1931年9月16日,他在刑场上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正气凛然,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他在就义前给赵君陶写下了感人肺腑的遗书:
“陶: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勋九月十四日”。
1962年6月,吴玉章赋诗《悼念李硕勋烈士》:
“锦城初识羡英华,有志男儿爱国家。
北伐从军趋武汉,南征转战别流沙。
几行墨迹明心迹,万顷浪花涌雪花。
遗骨琼州何处觅,喜看红日照天涯。”
1986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笔为在海口市建立的李硕勋烈士纪念亭题字:“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
(来源: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