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ENGLISH
明玉珍

明玉珍,原名瑞,字玉珍,湖广随州随县人,世代务农为业,本姓旻,因信奉明教而改姓“明”。他生于元天历二年九月九日,是元末起义军领袖,建都重庆的大夏国皇帝。 

勤政为民受拥戴

元至正十一年农民大起义爆发后,明玉珍聚众千余人屯据青山,结栅自固。至正十三年,明玉珍引众归降徐寿辉,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统兵征虏大元帅,隶属于倪文俊部,驻守沔阳。至正十五年,明玉珍奉命到四川夔府(今奉节)一带筹粮,他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以军功升奉国上将军、统兵都元帅。在筹粮过程中,探听到重庆城无重兵防守,镇守重庆的元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与左丞哈麻秃不合,如出其不意进袭,重庆可攻下。他决定西进,至正十七年出发,一路进展顺利,四月即兵抵重庆城下,元朝守军十分惊恐,完者都连夜北逃果州(今四川南充),哈麻秃出战被擒,重庆父老欢迎义军入城,附近州县纷纷遣使归顺。 

接着,他指挥农民起义军攻下泸州等地,据有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川南地区。同年,明玉珍被徐寿辉授予陇蜀行省右丞相之职。其后几年,起义军屡败四川元军,至正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之后,受刘桢等人拥立,于至正二十三年正月,明玉珍在重庆即皇帝位,国号夏,改元天统,以重庆为都城。 

大夏国建立后,中央仿效周制,设六卿,地方分为八道,下设府、州、县,其疆域包括今天四川大部及鄂西、黔北、陕南。大夏国以明教为国教,实行十取其一的赋税和屯田制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辖区内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得以恢复发展。他始终坚持反元立场,称帝后还派军南征云南,一度攻占云南中庆路;设奉天征虏大将军府于峡州(今湖北宜昌),以进取陈友谅,以北出汉中、东下荆楚为目标。他生活俭朴,喜好读书,礼贤下士,得百姓拥戴。天统四年(1366年)二月明玉珍病逝,子明升继位。九月,葬重庆江北宝盖山叡陵。 

赤子之心永流传 

明洪武四年朱元璋遣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领兵征蜀,夏军败溃。同年六月,明兵抵重庆,明升出降,夏亡。明升招降后于洪武四年封为归义侯,半年后朱元璋借口他“居常郁郁不安,颇出怨言”,将其徙居高丽【见《明史》:明玉珍后代于洪武五年正月,徙往高丽)】。 

明升一行来到高丽后,高丽恭愍王把延安、白川两县作为贡物,供奉给明升一家,并将位于松都(现朝鲜开城)北部梨井里的兴国寺提供给他们作为邸宅,配以奴婢。韩国历史记载,明升与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交情颇深,明升之母彭氏在李成桂登基时,献上了一套自己亲手缝制的“龙袍”,使太祖李成桂感泣。为表谢意,李成桂封明升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 

明氏一家在高丽定居后,明升与郡夫人坡平尹氏结婚,生有4男。4个公子的后代分散在朝鲜半岛。日本侵朝鲜时期,首次实施户籍制度。明氏家族由此成谱化作两大支系:一支系为“西蜀明氏”(本籍四川、当时居住在朝鲜的明氏),另一支系为“延安明氏”(主居韩国,由明升繁衍生息地延安为籍贯的明氏家族)。2000年韩国政府在人口统计调查中,查明在韩国生活的明玉珍后裔人数已达2.6万人。算上在朝鲜生活的明玉珍后裔,总数估计4万余人。 

1982年,重庆发现了轰动全国的明玉珍墓。它的发掘不仅为研究元末农民起义地方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揭开了大夏国之谜,让徙往高丽的在韩“明氏大宗会”寻到了祖根。1993年,韩国一商人到重庆洽谈生意,当得知明玉珍之墓的准确消息后,他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明氏大宗会”。经过精心准备,1995年,在韩“明氏大宗会”会长明完植率参拜团正式赴中国重庆明玉珍皇帝陵参拜祭祖。此后,在韩“明氏大宗会”每年都组团前往重庆祭拜先祖。2001年,在韩“明氏大宗会”更是将明玉珍皇帝驾崩的日子定为祭祖日。 

一座偏安于重庆的简陋皇陵,二十余年来引得一批批韩国人相继前来瞻仰祭拜;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短暂存在过的大夏国,与当今千里之外的数万异国人有着同宗血脉之缘。敬一炷香,让缭绕的烟雾传递异国子孙的思念,身在异国他乡,永存爱国赤子心。 

(摘编自: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重庆历史政德人物》) 

(来源:重庆地方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