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明城墙——守护南京六百年

“回听六百苍桑史,多少枭雄瓦砾中”。不上城墙不知道城墙的雄伟,站在明城墙脚下往上看时便可感受到这项工程的巨大,不得不感叹于古代建造者的伟大。明城墙是南京最雄伟壮阔的步行路线,也最具有现代和历史的融合,人们从中可以尽情感受金陵深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产物。始建于1366年,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全部完工于1393年,动用全国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28年建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四重城垣环套格局

“城墙千万砖,块块有深情”。明城墙的城砖用量巨大,为了能保证城砖质量、分得清责任,每块城砖上面都印了造砖人和负责人名号,它是为了确保明城墙高质量建造,强化管理,实名监督,落实责任的有效手段。

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观赏、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仪凤门段城墙

 

玄武门段城墙

南京明城墙极为独特,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作屏障;西纳山丘入城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与众不同的奇数城门,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有人说明城墙的布局是天象“南斗星”和“北斗星”的聚合,也有人说像朱元璋的脸。自东南向西北内有十三个明城门,重外郭“外十八”西北据山带江,东南阻原控野。时建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郭四重城墙,其全长蜿蜒盘桓35公里,现完整保存25公里,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她是古都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更是南京极为重要的一张城市名片。

 

按“三垣”加“南斗北斗”星象设计的三重城墙

登南京明城墙,一年四季感受不一样的景致。从中山门、玄武门、和平门、太平门或台城的解放门入城口登上明城墙,这是最广为人知的一条线路,集中体现南京“山水城林寺”的特色,也是明城墙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和平门又叫神策门,它是明城墙十三座内城城门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南京现有城门中唯一保留有镝楼的城门,镝楼内展示神策门的资料。进入神策门,上了城墙,这里的大树十分茂密,是人们夏秋纳凉,四季锻炼的好地方。

过了神策门向九华山地段走,也就是南京人常说的台城,是明城墙的精华部分,台城一带是摄影师打卡拍照之地。它东接紫金山,北揽玄武湖,可以看到紫峰大厦、新街口、玄武湖等景色。台城段的城墙上还设有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有古代的火炮、投石车等守城武器的模型,这里的凹槽处是网红拍照地。人们从台城下城墙可去鸡鸣寺感受古刹梵音;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南京居民及外来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俯拍鸡鸣寺樱花,来一段听风看景赏花游城墙之旅。

“明月最知桑海事,城头兀自照秦淮”。明城墙南部徒步线路,从东水关开始,经过武定门、东干长巷、中华门、西干长巷、集庆门,这是一条比较长的线路,其中东水关至中华门段可以在城墙上行走。上了城墙之后,沿着城墙走,明城墙的历史感就在眼前,随手触摸,城墙内秦淮流韵、夫子庙千古传奇、老门东的声光色影,城墙外车水马龙,城墙好似一道古与今的分界线。

 

仪凤门

 

中山门

徒步明城墙的西北线路是个很好的选择,走着走着,仿佛置身于拥抱大自然。石头城和清凉门离得不远,城墙中部有一块突出墙体的椭圆形石壁,因此段城墙外一度是长江流过的地方,常年江水冲刷,城墙上的巨石,形成的天然景观,远看酷似一副鬼脸,又被称为“鬼脸城”。据史料记载,东吴孙权将首府迁至秣陵,利用清凉山的天然石壁建立军事要塞。春暖花开,带着帐篷来到石头城遗址公园踏青赏花,感受石头城下秦淮河上的“鬼脸照镜子”、国防园里的城墙及城墙上的石狮子。

定淮门、挹江门、仪凤门,这段城墙依山而建,距离不长。走一走小桃园,逛一逛绣球公园,赏一赏六朝石刻,看一看狮子山别样景致,人们可以安静感受到明城墙的魅力。爬完城墙再登上阅江楼,真所谓“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俯瞰大江东去的壮美,饱览繁华的都市。

畅游明城墙,能更好的帮我们理解南京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见证她辉煌的历史变迁、悠久灿烂的文化、城市韵味和魅力所在。她是南京人心中深深的情结,也许是威武的、也许是庄严的、也许是悠闲的,如果你想解锁古城墙的新魅力,就必须亲身体验,了解诗意的南京明城墙。我们敬仰她的古老,更期待她的愈加辉煌。

  (来源:“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