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广西保存最好的古镇——昭平黄姚古镇

广西地域文化格局可大致分为三部分:桂北中原文化影响区、桂东南粤东文化影响区、少数民族文化区。不同的地域格局造就了反映不同地方传统风貌、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的古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古村镇的典型代表,至2019年1月底,广西已有6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国家级38个。其中,昭平黄姚古镇是广西保存最好的古镇。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城东北约70千米处,建于宋开宝年间(968—975年),距今1000余年,现存300余幢明清时期古建筑。这些古建筑融合了百越文化、中原文化的建筑风格。据文物管理部门统计,黄姚古民居建筑面积现有1.6万平方米,是广西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古民居之一,在古建筑和人文历史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

黄姚古镇的街道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大街小巷全部由石板嵌砌而成,全长约1.5千米,共用9999块青石板,石板方块之间没有任何黏合物,全靠准确的尺寸,牢牢拼接。虽历经几百年沧桑,仍无丝毫松动。石板街铺砌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有的石板中心被人踩成槽状,最奇特的是鲤鱼街,因街中心有块天然大石头露出石脊,石匠们匠心独运,凿成一条约两尺的石鱼,美曰“盘道石鱼”,成为黄姚八景之一。最宽处为迎秀街,约5米宽;最窄处为金德街羊巷口,不到2米,行人擦肩而过,每逢圩日,交通常常堵塞。1984年复置黄姚镇后,在原街区外,拓建了一条宽阔的新街道,使石板街得以完整保留。

黄姚古民居由亭台楼阁、庙宇祠堂、住室等组成。现保存较完整的文物古迹有古戏台、文明阁、三星楼、天然楼、西门楼、东门楼、宝珠观、兴宁庙、吴氏宗祠、郭家大院、司马第等30余处(幢)。其建筑群体系十分完备,按照九宫八卦布局而构筑,采用青砖青瓦、梁柱式结构,石雕、砖雕及门框木雕精美雅致。10多株古榕、古樟散落其间,幽雅别致。还有小桥流水,保存完好的名人题刻,以及保存较好的明代古戏台。黄姚古戏台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是一座亭阁式建筑,以8根木柱作支架,属单檐木石砖瓦结构。戏台建成几百年来,逢年过节,当地民间剧团常在古戏台为群众公演各类文艺节目。抗日战争时期,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率领的广西艺术馆团队,在此举行盛大的文艺晚会,演出宣传抗日救国的话剧、活报剧。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一大批全国知名文化界人士和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中共广西省工委以及许多文化单位都曾先后转移到黄姚,继续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直至抗战胜利才陆续离开黄姚。1983年5月,黄姚古戏台被定为昭平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史被编入《中国戏曲志·广西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昭平县人民政府多次拨专款修复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和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寓所及文明阁等,并在黄姚古戏台边另辟园地建立钱兴塑像,供游人瞻仰、游览观光。1994年,黄姚古戏台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黄姚古镇被列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黄姚镇被列入“全国以旅游带动小城镇建设”示范项目,由国家、自治区、县政府三级配套资金共690万元,投入黄姚的街道、环境、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古镇的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人文景观被列入旅游国债重点扶持建设项目,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旅游公路和文物景点的维护工作。2005年9月,在中外旅游推介会上,黄姚古镇被列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之一。2007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AA景区。

黄姚古镇在人文历史传承中保留了许多民俗风情活动和土特产品。最有代表性的习俗活动是习俗提灯会,又称“舞龙鱼”。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每年正月初二晚上,有舞龙队和舞鱼队,人们自发提灯游行,还有舞龙队和舞鱼队,热闹喜庆。而黄姚豆豉早在清康熙年间颇有名气,兴盛于乾隆年间,其用料上乘、工艺精湛,色、香、味、形俱佳。

  (来源:“方志广西”微信公众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