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20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就活动在长江中游的广大地区,当时称为“蛮”、“蛮夷”、“荆蛮”等,秦汉以后又有“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等称呼。而用“苗”来作为苗族的专用名称,是12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在文献上,并沿用至今。明清时期海南苗族被称为“苗黎”。
苗族迁移海南岛大概始于明嘉靖至明万历年间,至今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据方志记载,海南岛的苗族是明代从广西作为兵士被朝廷征调而来,后来军队解散而落居海南,成为海南岛的世居民族之一。
《崖州志》卷13记载:“又有一种曰苗黎,凡数百家。常徙于东西黎境,姑偷郎、抱扛之间,性最恭顺。时出城市贸易,从无滋事。盖明时,剿平罗活、抱由二峒,建乐安营,调广西苗兵防守,号为药弩手。后营汛废,子孙散居山谷,仍以苗名,至今犹善用药弩。辫发衣履,与民人同。”清道光《琼州府志》卷12说:“儋州又有苗黎……盖前明时剿平罗活峒黎叛,建成乐安城,调广西苗兵防守,号为弩手,后迁于此,即其苗裔也。” 20世纪50年代,中南民族学院编写的《海南苗族情况调查》资料记述,海南苗族先民来自不同地区,如琼中南茂乡邓氏家族,其祖先是由云南、贵州方向入岛,而公头湾村李氏,其祖先由福建经雷州半岛过海入岛。
从海南地方志、史料可以看出,海南苗族的先民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贵州、福建省等,时间有先后,除了作为兵士被官府征调入岛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苗族是不堪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漂洋过海,迁移到海南岛谋生的。
(来源:“琼崖史志”微信公众号,《海南省志·民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