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ENGLISH
论潮汕妈祖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至2017年,一年一度的汕头市妈祖文化节已举行了五届。由汕头市委统战部、汕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的妈祖文化节,对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促进和谐社会文明建设,密切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深具意义和影响,将载入史册留芳。

在潮汕民间的各种信仰中,信众规模、社会影响最大的,便是同样流行于台湾的妈祖崇拜(其次是三山国王崇拜)。

今就潮汕妈祖崇拜习俗的概况与其文化价值,试论于下。

一、潮汕妈祖崇拜习俗的概况

妈祖,又称崇福夫人、天妃、天后、圣母,林姓人则称其为“祖姑母”,是我国沿海各地、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民众所尊奉的海上女神。“妈祖”是民众对女神的俗称,“天妃”“天后”“圣母”则是皇帝所赐的封号。其庙大部分叫天后宫,有的叫天妃宫、夫人庙、娘娘庙、崇福庙、朝天宫、英烈天妃庙,俗称“妈宫”“妈祖庙”。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各国和朝鲜、韩国、日本、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甚至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丹麦、挪威、南非等国都有妈祖庙。

妈祖的传说,虽然充满了神话色彩,反映了民众战胜大海、化危为安的美好愿望,但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而不断加工夸大而成的。妈祖原姓林,名默,也叫默娘,北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贤良港渔村,太宗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日在岛上峰顶“升天”,终年仅28岁。其父林愿,属福建望族之一、“九牧”后裔,官至都巡检;其母为王氏。妈祖的父母共生有一男六女,她是排行最小的女儿。当地传说她出生时屋顶祥云彩霞缭绕,至满月都不啼哭,故取名默。她自幼比姐妹们聪慧,八岁开始读书,过目成诵,且能解意。性情温顺,热心助人,常做善事。林默长大后还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而且懂卦爻,常给人算卦,占卜吉凶。她有多次搭救遇难航船义举,矢志不嫁,专以行善救人为己任。“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见宋朝仙游人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林默去世那天,传说湄峰上有彩云冉冉升起,空中恍惚有悦乐声,人们由是认为她是仙人降世,去世是复归仙境。此后,传言常见林默身披红装飞翔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人们在海船上就逐渐供设妈祖神像,祈求航行平安。家乡为纪念她,首先设祠祭祀,称她为“通玄灵女”,等于是妈祖的家庙,至今仍祭祀着妈祖的列祖列宗。在她“升天”的湄洲岛,后人也建祠奉祀,经过历代不断修复扩建,已成了祖庙,至今各地尤其是台湾前往朝拜的香客仍络绎不绝。妈祖原是一个地方的民间神,怎么会成为海内外普遍尊崇的海上女神?据宋人李俊甫《莆阳记事》记载,北宋“宣和五年(1133)路允迪使高丽,中流震风,八舟溺七,独路所乘,神降于樯,安流以济。”路允迪认为,他幸免于难,全赖妈祖神力救助,于是“使还奏闻”,特赐庙号“顺济”。由是,妈祖从一位民间神被正式“提升”为朝廷确认的神祇。以后随着航行的增多,经使臣奏请,历朝历代皇帝不断加封,共计26次。其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因施琅之请,康熙帝将“天妃”改封为“天后”,并差礼部郎中雅虎亲往湄洲祖庙拜祭,并于五十九年(1720)钦定对妈祖春秋二祭,列入与黄帝、孔子并立的国家祀典。雍正四年(1726),雍正帝为妈祖庙御书匾额“神昭海表”。道光十九年(1839)因琉球正使林鸿年、副使高铿之请,道光帝加封妈祖为“天上圣母”,并亲书封牌“敕封天上圣母”。

妈祖信仰之所以能远播南洋和世界各地,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起着关键作用。从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五年(1430)的25年间,郑和七下西洋都安全顺利。郑和出洋前总要到天妃宫祈祷,其船上都恭设妈祖神位,到达港口也都设祠奉祀,故而他们认为船队能远航归来,是有妈祖神助,前后奏请永乐帝敕封、宣德帝御祭,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据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记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船队在海上遇险,“即有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郑和回国后奏闻明宣宗,于宣德六年(1431)亲自领旨到湄洲岛祭拜,在此次的祭文中御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清代,随着海疆的开放和航运的扩展,妈祖的地位也愈来愈显赫。孙中山在台湾策划“广州起义”时,与梁启超拜妈祖,梁挥毫题下“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流芳”的对联。

各地妈祖的庙宇究竟有多少?没有确数,据说全世界有5000多座,民间信仰者之多居各种信仰者之冠。仅台湾就有妈祖庙1600多座,潮汕地区妈庙数量则估计有数百座,比三山国王庙(约340座)稍多一点。其中,小小南澳岛就有20座之多。潮汕地区,地处沿海,民众自古除在陆地生产、经营外,很多人依靠捕鱼、航运贸易等为生,海上航运风险大、吉凶难测,又毗邻闽南之莆田湄洲岛,故“扶危拯溺”的海上女神妈祖,就大受欢迎,深受崇拜。早在妈祖刚开始出名的宋代时期,就从湄洲庙请香火,兴建了妈宫。潮汕至今修建或重建的妈祖庙仍有数百座之多,而且祭拜习俗十分盛行。潮汕地区各乡村,皆有祭拜妈祖的大型群众性活动。除了平常民众单独或结伴进庙烧香外,大型活动时间是在春节、元宵和“妈生”(农历三月廿三日夜,各庙前演潮剧)。潮汕地区最早的妈庙,据志书所载,位于粤闽交界的南澳岛。坐落于该岛南澳总兵府所在地城外的深澳妈庙,“宋时番舶建”(见明万历二年饶平县陈天资《东里志》)。明万历四年(1576)由南澳副总兵晏继芳从东北侧海滨移址(即今址)重建,十一年(1583)副总兵于嵩再修。清康熙三年(1664)因郑成功守将杜辉降清而废岛,妈祖神像也随澳民内迁到饶平县苏湾。二十七年(1688)由已来岛三年的南澳镇首任总兵杨嘉瑞,遣人到湄洲岛“割香刻像”来奉祀,并在内迁时原址重建。又,“乾隆戊戌岁(按: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腊月谷旦,署闽粤南澳总兵刘梦金、署福建水师提督军门镇守南澳闽粤南澳总兵官林国彩、署闽粤南澳总兵官马琳同捐俸重建”(见梁桷字)。清道光十四年(1834),由澳镇庄芳机、沈镇邦、署同知崔炘、易长华等捐款重建。“文化大革命”时,殿宇受损,宫中无光。1984年起,庙宇得以不断重修。深澳籍台胞李文龙,于1995年初捐10万元人民币助修。后该庙又得以不断修葺,今庙貌焕然一新,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分三进。1981年9月,该庙被列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岛上妈庙20座,今皆修复。另有惠来县靖海天后宫原称妈妃宫,建于宋中期,200余年后随大坭都后表楼十八乡村民移居靖海而移址重建,历代修葺,今仍存。

潮汕妈庙在海内外影响最大者,是妈屿天后宫。今属汕头市龙湖区珠池街道的妈屿,原名马屿。渔民、商船经过此地,原是带来熟鸡拜妈庙,因其易变质,遂改为携活鸡上岛祭拜后放生,久而群鸡满山,故马屿于明代时被称为“放鸡山”,至清代因妈庙而出名遂又被称为“妈屿”。屿上自古就有新老两座妈宫,一是“元时营建于林麓”(见咸丰八年即年《重建妈屿天后宫捐资碑记》),另一创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1988年皆被汕头市政府列入首批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南澳镇副总兵何斌臣拓新妈宫,撰《放鸡山天妃宫碑记》(今重刻嵌于妈宫前面墙上)。老妈宫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由民众和商人合资重建。清嘉庆元年(1796),汕头人彭维业于此奉一圣像传至台湾新竹县。年汕头市总商会发动扩建老妈宫,然该庙于1950年遭破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损尤甚,1971年被改作羊栏猪舍。年10月1日,由香港九龙叶晖女士等位港胞捐资修复。1992年中秋至翌春妈祖生日再次得以重建,建筑面积从162平方米扩建为335平方米,分两进,恢宏典雅。新妈宫位于老妈宫东南数百米远,1983年由市旅游公司牵头,普宁县人旅泰华侨张伯花伉俪捐人民币7万多元,市旅游公司再捐约1万元,集资8.4万多元重修。因妈屿乃汕头市出海口,是渔猎、海运的良港,是华工、华侨出洋的渡口,故海内外民众对妈屿上之妈宫深具香缘。自古至今,除潮汕人外,海外华侨、台港澳同胞登屿祭拜者众多,如2006年即有台湾妈庙进香团人来寻根拜祖。

除妈屿外,在华侨中影响较大者还有澄海县东里樟林古港新围天后宫,因其处于清代红头船出海口,故出洋者习惯拜妈祖求风顺,华侨们对它深具香缘。它创自清乾隆五十二至五十八年(1787—),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分五进规模,为潮汕妈庙规模最大者。后被毁而柱存,2012年11月6日得以开工重建。潮阳、潮南区濒海地广,妈庙很多,较著名者是已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的棉城后溪古渡口天后庙、和平镇文保单位的下寨下宫天后古庙、海门镇妈宫等。后溪妈宫创始时间失考,仅知在清道光九年(1829)知县王鼎辅协同郑世兰等重修,光绪九年(1883)在知县周恒主持下由绅商改建,然于1957年遭毁。1984年当地按残墙为基重建,连同附属四亭二坊一戏台等总2950平方米,共用资约360万元,形成了一处礼神、游览胜地。下宫天后古庙,由入潮阳高氏开基祖高南平之第三代,约创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历史久,规模大,“文化大革命”后被修建一新,以供奉四尊妈祖雕像而闻名遐迩。

据该庙理事长马文豪所述,四像除林默娘外,其余三像亦乃古代对民有贡献之当地女性,故受奉祀。现有马东涛编撰的《下宫妈祖庙》一书出版。汕头市金平区升平路之老妈宫,虽开创较晚,始建于清嘉庆(1796—1820)年间,但因地处港口,与汕头开埠史很有关系,故名气也很大,1988年被列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月27日动工修建,周年告竣,此次修建由谢慧如、陈世贤、郑金源等捐款促成,连同连墙关帝庙修建费共耗资130多万元。金平区厦岭路之妈宫,创于明洪武二年(1369),是老市区最早见于史书之地,于1994年10月6日也被列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而该区稍后创建于永乐年间(1403—1424)蓬洲古城的妈宫,于1992年重建,用资110多万元(其中吴树海捐89.8万元)。

潮阳区和平镇下宫天后古庙,历年由下寨、塘围、里美、高丰四乡民众主理。四乡有端午赛龙舟献妈祖习俗,36艘龙舟以妈祖标旗为夺锦目标,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至初六两天举行。若遇纠纷或难题,便在妈祖殿前摔跋,以圣跋作决断。赛龙舟程序也以这种形式决定。自1940年龙舟赛后,赛事因多种原因停办,直至2012年端午才复办,八舟竞渡,每舟28人。五月初四日午,全体健儿到妈宫神像前宣誓遵守规章,再由妈祖信徒读祝文,然后划舟龙巡港,再返妈宫像前绕一圈,报告行程顺利。越日下午赛舟,结束后返庙拜妈祖,持锦标并敲锣打鼓,到辖区内巡抚总督庙、高氏祖祠、关帝庙、真君庙、七圣妈宫、大峰祖师报德堂、里美马氏大宗祠先后祭拜,称为“猜标”。沿途观者人山人海。

2013年3月19日,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报道,潮阳区西胪西二社区隆重举行妈祖文化节,其中由186名女中学生组成的锣鼓队英姿飒爽,统一服装,统一手势,锣声震天,形成一道亮丽的节日欢庆风景线。南澳是渔岛,岛上渔民出海捕鱼吉凶难卜,常遇风险浪狂,故敬拜妈祖海神的习俗尤为隆重。每逢新船出海,渔民都于舱内置妈祖、国王两个香炉神位,农历初一、十五烧香敬神求平安。每逢元宵,县城隆澳区游馆尾妈祖神像,开全城游神之先。中午1时起,先点响三枚地铳,再燃放半小时鞭炮,然后扛轿(内安放妈祖神像)游神。附近石路庙妈祖、前江关帝与周仓及关平、伽蓝爷、石亭土地公妈、石牌土地公妈、土地娘神像陪游,并配以锣鼓、执标、扮景等队伍,鼓乐喧天。游神队伍历经营盘前、西街、顶鱼街、港仔脚、石路庙脚、沟仔下、盐埕围,连游三遍。沿途各家主于门口燃放鞭炮,富者还摆三牲、粿品于桌上迎神。下午5时余,三遍游毕至营盘前便暂停。当天约6时,便进行“跑妈祖”,由4名壮汉扛轿猛跑到西面约500米远的馆尾妈庙,由60人分两边各打铜锣、再有百人分两边各手执“火马”(由竹竿顶端包皮棉入油点火而成)助威,随后跑步前进。迎神返庙内时,村民则大放鞭炮,再放3枚土铳,于庙内摆桌牲礼拜之。元宵越午,轮到游石路庙妈祖,时间、路线与游馆尾妈祖一样,不过当夜7时要再加上“抢神像”活动,即由各社派壮汉到庙内抢暂置的陪游各神像,寓意哪个社先抢出其庙神像放于轿内,哪个社当年就会大得财利。岛上云澳镇中柱妈宫,则于农历正月初六日下午游神,越夜扛妈祖轿游灯,初八夜再与镇内众神同时大游灯。另外深澳、青澳等各乡游妈祖神也各有特色。

二、潮汕妈祖文化价值

妈祖文化以崇拜、弘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传说、祭祀、庙会、交流、研究为传播途径,是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信仰文化。2004年10月31日,全国性妈祖文化社团组织——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福建莆田市成立,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任会长,会址设于湄洲祖庙。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年11月6日,由汕头市民政局批准,汕头市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举行成立大会,选举王杏元为会长,林春城、林楚洪、林俊聪为副会长。

潮汕妈祖文化具有多方面价值,很有必要加以研讨。本人于1998年11月出版的《潮汕庙堂》中介绍了14座妈庙,2008年月又出版《妈屿风情》,对妈屿老新两座妈宫,进行了详细、全面介绍。从上述查考妈宫史料中,初步觉得潮汕妈祖文化有以下六方面的重要价值。

(一)宣扬行善美德

妈祖之所以深受古今民众敬仰,香火衍播中外,其主要原因就是她在生助人为乐、能预测天气变化而引导海上渔船避险,“升天”后又“显灵”使舟缉化危为安,体现了一种扶危救困的崇高美德,被概括为“立德、行善、大爱”。潮汕各地妈庙都注重宣扬和实践林默这种济世救困的精神,各妈庙附设的注生娘、珍珠娘、花公花妈、观音娘、菩萨、总督、巡抚、伯益公、土地公妈等,都是与妈祖一样是有功于民者(南澳岛中柱妈宫还附设明朝向渔民传授桁艚捕鱼作业而牺牲的“长年公”神)。各地妈庙,除在正龛中供奉妈祖圣像外,还配置悬挂木刻匾额,内容有:海国慈航、一帆风顺、海不扬波、神昭海表、寰海镜清、寰海慈航、慈航普渡、德被海疆、泽施四海、女神灵应、护国爱民、英灵万垂、海宇长春、中流砥柱、水德配天、硕果善因等。更有大量对联,如:1.安澜有庆人咸济,利涉无难泽至深。(“信生廖振芳敬”,南澳岛深澳天后宫)2.天恩浩荡风调雨顺,后威显圣国泰民安。(妈屿老妈宫)3.江河海湖清波浪,远近通达逍遥游。(同上)4.天后功德大,圣母恩泽长。(同上)5.天后救世保沧海,圣母施法佑平安。(同上)6.天观慈云隐获万民登觉岸,后垂德泽沾深四海颂母仪。(同上)7.天后德泽绵千代,母仪神威荫万民。(同上)8.德配坤维鲸波永息,恩涵海甸鳌殿常新。(汕头升平路老妈宫)9.圣功无极参天地,母德英名冠古今。(同上)10.寰中慈母女中圣,世上福星天上神。(汕头市金平区厦岭妈宫)11.灵显湄洲光海岛,威赫华坞佑人民。(汕头市金平区华坞天后宫)12.湄岛拯海难历朝谥封天后号,华坞保乡境万民咸颂圣母恩。(同上)13.天之所为天先天弗违盖曰天天惟佑民膺多福,后支艰厥后非后何戴徭我后后以施命涉大川。(同上)14.天赐甘霖物阜民安歌圣德,后施雨露何清海晏颂母仪。(澄海樟林天后宫)15.神庥普锡海山陬咸属湄洲赤子,母德覃敷波恬浪静共钦泽国慈航。(同上)16.灵昭湄岛神卉仙葩万古香浮莱子岛,庙绕汀洲龙楼凤阁千层秀挹莲花山。(同上)17.扶危拯溺于今还是慈航普济,驱风拨雾自昔曾游碧海晴波。(潮阳区棉城后溪天后宫)18.圣母显□四海静浪解脱危厄,天后灵应一帆顺风庇护苍生。(同上)19.五洲传美德,四海颂鸿恩爱。(汕头市金平区蓬洲天后宫)敬仰天后天道祭天海,飞来宝炉宝火兴宝城。(同上)21.救人济世德泽千家湄洲水碧怀天后,息浪平风恩涵万里桑浦山青仰海神。(同上,黄赞发撰,蔡仰颜书)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世流芳。(梁启超撰,刻于揭阳市东山区磐东镇乔林乡妈宫)23.天现慈云千秋永仰仁圣,后垂恩泽万世乐尊神姑。(同上)24.海静波恬共仰神光普照,民安物阜咸沾德泽无私。(揭西县棉湖镇天后庙)庙貌仰巍峨轮奂长新垂万世,神灵昭显耀蒸尝不替永千秋。(揭阳市渔湖仁望村天后宫)26.护海国佑黎庶惠及三江九泽,扬慈航溥仁风德昭万古千秋。(南澳岛云澳镇澳前乡天后宫)27.圣德配天海国慈航普济,母仪称后桑榆俎豆重光。(同上)慧日荡阴霾中天云止,晴灯炫水德大海澜回。(同上)29.天后古著垂济千载,圣母恩深赐福万民。(同上)30.天保风调雨顺灵昭千古,后护国泰民安感应十方。(同上)31.化万顷烟波千帆隐渡,荫一方福地百业丰盈。(同上)32.抬笔架三峰春秋不尽后德,卷云湾半水日夜长流亲恩。(南澳岛云澳镇中柱天后宫)33.宏基日月长岛角劈开蒸慧焰,盛德风云会湾前撑起现慈航。(同上)34.天后庆重光千山笼瑞霭,古宫欣盛典万水映春晖。(同上)中宫四象阳似财阴而福,柱栋六朝天崇圣地尊容。(同上)36.绣幔舒开沧海重雾落,珠帘卷起太空一阳生。(同上)37.寻声便知来自何处,救难就在俄顷之间。(同上)38.法眼不走波烟帆影,觉心常在海角天涯。(同上)39.圣母神光千秋宝地呈瑞霭,古宫焕彩万载灵山毓英才。(南澳岛长山尾天后宫)40.天后降临慈航永济人民福,古宫重建海国常沾圣母恩。(同上)41.天降圣母金钟醒世时当永乐浪潮涌,地伏神驹玉凤栖桐史志灵忠赐御封。(同上)42.天降神恩顺济安澜熙海岛,后添圣泽溥仁侠义庇坤民。(同上)43.天福重光香火馨八景,后恩普贶妙灵庇千秋。(澄海区莱芜天妃宫)44.天威赫赫常常说话常常应,后慧昭昭数数烧香数数灵。(同上)45.圣地起湄洲泽国慈航环紫阙,神恩沾海岛莱芜旭日拥丹霞。(同上)天道酬勤佑黎民年丰岁稔,后恩济众保海运浪静风平。(同上)47.神名昭旭日千古崇英怀懿德,庙宇光莱芜八方仰圣祀馨香。(同上)48.开天运庙宇重光峻阁崇楼峰留胜迹,仰后恩坤贞昭应顺风济险尘海渡慈航。(同上)49.天佑侨乡侨胞爱国双峰作笔书侨德,坤贞圣地圣母庇民四海讴歌颂圣恩。(同上)50.降湄州岛上风波拯溺雾海挑灯香火千年崇懿德,望莱芜山外商舶迎霞渔舟唱晚神功万里佑云帆。(同上)从上述举例的16块匾额、50副对联来看,除了其语言精彩,比喻生动,平仄对应,且结合各地实况外,都旨在讴歌天后圣母“扶危拯溺”“泽施四海”的丰功伟绩,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陶冶民众情操。

(二)丰富群众娱乐文化生活

每逢春节、元宵、“妈生”节,潮汕各乡村皆有游妈祖神像的大型群众活动,配以“锣鼓”“执标”“扮景”等队伍,潮阳县等地还有雄伟的英歌舞队、动物舞蹈表演队。游神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人群攒动,欢声雷鸣。各种各样盛装打扮的男女表演者,载歌载舞,弦乐悠扬,令人大饱眼福。当妈生节来临之时,各妈庙前总是搭建戏台,请潮剧团演出古装潮剧至深夜,有的还连演数夜,免费供广大乡民欣赏。

上述民俗活动,在当今仍很有吸引力,观众如潮。妈祖神像游行风俗,既丰富了群众娱乐文化生活,又宣扬了扬善厌恶、祈求平安的精神,凝聚了众志成城的民心,促进了奉献社会的善举(活动经费皆由乡民乐捐),培养了鼓乐、模型制作、文艺表演等人才,刺激了当地消费,且有利于地方潮剧的生存发展。

(三)有利于保存文物

各地妈庙之建筑,古色古香,有石雕、木雕、漆画、油画、瓷画、石板画、嵌瓷、绣稠、泥塑,古建艺术之花异彩纷呈。

就石雕工艺而言,在南澳岛深澳天后宫的第二进,自古留下的两根石龙柱就分外出色。其高约3米,直径0.4米,全柱龙盘而上,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形神兼备,令人叹为观止。其大门楼上方,“天后宫”直形大石匾两侧,各有古代人物浮雕石刻,也是栩栩如生。汕头老市区的升平路老妈宫,门口峙立一对青色的石狮,门壁刻着古人、飞龙,天井香案前1.9米高的双龙石鼎香炉亭。第二进拜亭两根镂通的盘龙八仙石雕大圆柱,上方站立汉钟离、李铁拐等八仙以及赵公明、韦陀等神明菩萨,艺术造诣皆甚为高超。

嵌瓷工艺更显潮汕工艺奇葩之瑰丽。在1993年的“妈生”节重建告竣的妈屿老妈宫,其一系列嵌瓷工艺,代表着当代嵌瓷的精品水平。其屋顶,嵌着气势壮观各长四米的双龙夺宝,惟妙惟肖的八仙八骑,形神逼真的鲜花飞禽。其庙前左侧朝圣门外,约两米高的圆形台墩上,嵌瓷象征放鸡山的雄鸡报晓群立雕:一只雄鸡昂首挺胸,对空高啼,一只母鸡低头啄地,一大群小鸡觅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上述工艺,皆是出自饮誉中外的嵌瓷世家的许梅三及其儿子许志华、许志坚的杰作。

妈庙中数量众多的木雕或石刻的匾额、柱联,词句优美,书法秀丽,多数出自显赫的官吏、诗人、书家之手,颇有历史与艺术价值。南澳岛深澳妈宫中,刻有“咸丰岁次己未年桂月谷旦,寰海镜清。赏戴花翎署广东水师提督、闽粤南澳总兵官陈应运敬立”等字的匾额,中柱妈宫中“紫闼金扉”乾隆四十二年岁贡生范之齐书旁门刻额就是妈庙匾额、柱联工艺文化的代表。

此外,各座妈宫基本上都有碑记,是见证民俗变迁、妈宫沿革、官员履迹、善人捐资等历史的重要文物。例如,在潮汕最早妈庙南澳岛深澳天后宫内,至今仍存有三块碑记:道光甲午年(即1834年)桂月《天后宫重建碑记》、1995年对云撰《南澳深澳天后宫重建纪事》和《乐捐芳名录碑》。古代碑记皆言简意赅,而史料价值重大且文采斐然者,要算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南澳副总兵何斌臣所写的《放鸡山天妃宫碑记》(1995年春由本人断句,蔡学锋重书,刻石嵌于老妈宫前南侧吉祥亭墙上)。

逢当代太平盛世,各地妈宫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再现,新碑记也大量涌现,写得优美出众者,有汕头市升平路老妈宫修建记和龙虎滩妈祖石雕像记,皆出自黄赞发妙笔,字字珠玑。

(四)彰显两岸胞缘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自明代起,就有福建赴台移民为求平安而把妈祖信仰传至台湾。据载,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统一台湾都拜妈祖。台湾四面是海,对海神分外敬重,建庙特多。至今共有1600多座妈庙,信众占岛民的三分之二,为全台民间信仰人数之最。台湾妈祖信众经常组团访大陆妈庙。1989年,台湾宜兰南方澳的南天宫组织200多位台胞,分乘20艘渔船,从台直航湄洲,开创了1949年以后台湾民间直航大陆的先河。目前,来祖庙朝拜的台胞每年都超15万人次。妈祖信仰成为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虽然台湾妈宫香火大多数是从福建湄洲祖庙传去的,但潮汕也有香火传台者,那就是妈屿的老妈宫。台湾新竹县芎林乡五龙村鹿寮坑庄,自开辟至清嘉庆元年(1796),彭维业自汕头赴台,同时恭请妈像抵达鹿寮坑,创小庙祀之,成为鹿寮坑、山猪湖、横山、沙坑、大肚这五庄唯一的守护神,故被称为“五和宫”妈庙。年,“五和宫”妈庙迁建于左近,年台湾光复,民众于原址重建,年农历四月初二至十月初八日落成。年农历正月,又成立以赖远章为首的重建委员会,于当年农历五月初三日动工,至当年农历十月十七日告竣。1991年,当地民众又扩建“五和宫”妈庙二层地下室。台胞们一直挂念大陆的祖庙,经多年打听知道祖庙是妈屿妈宫后,遂于2006年11月日(即汕头香火入台210年之际),以赖远章为首的寻根进香团16人以旅游形式来汕头,登上妈屿祭拜祖庙,实现宿愿。他们受到市台办和妈宫理事会的热烈欢迎。年10月28日,台湾五家新闻媒体记者来汕头采访,我带他们到妈屿,介绍汕台妈祖香缘,他们很感兴趣,回台作了宣传。原籍潮汕的台胞们,每逢回乡探亲,也总是到故里妈庙烧香。例如,年2月22日(即农历正月初四日)上午,天气严寒,但台南市潮汕同乡会总干事、揭阳市人林宏伟,偕夫人、儿、媳、岳父及其尚在老家揭阳生活之弟、弟妇、侄子总共11人,请本人当向导,专程到妈屿拜妈祖。

此外,台胞们还捐款给故乡修妈庙,几乎各地所有妈庙的重修或重建,都有台胞捐献善款支持。

(五)联系华侨纽带

潮汕是著名的侨乡,是海外潮人的祖居地。据统计,海外潮人约1000万人,主要分布在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在唐宋时期,已有潮人“过番”到外国谋生并定居。尤其是清至民国,有很多潮人分批乘船漂洋到东南亚、港澳台等远域谋生。载人出洋的船被称作“红头船”,以澄海县东里镇樟林古港作主要渡口。他们临乘船出洋之前,都前往渡口(清朝以澄海县樟林古港、妈屿港为主)附近的妈宫,虔诚拜妈祖,祈愿海途一帆风顺,然后才登船出港。当历经漫长且风涛汹涌的海途而平安到达彼岸之后,他们都会将能成功抵岸归因于是受妈祖安澜顺济之恩德。他们一方面在定居之异域,把从故乡带去的香火,草创小庙奉祀,后逐渐扩建之,使妈宫成为祈求平安的圣殿,思乡的场所,聚会的中心;另一方面则托家乡的家人买牲礼进庙拜神谢恩,或在自己回乡时进庙隆重谢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各地妈庙重获生机而获当地民众大力重建时,海外侨胞纷纷捐款。华侨的子孙,皆继承先辈传统,“常回家看看”祖居地妈宫,燃香祭拜,追念女神保佑先人安然远涉重洋之恩德。由此,妈祖文化,成为了潮汕联系华侨的精神纽带。

(六)吸引游客胜地

各地的妈宫建筑古色古香,格局堂皇,工艺精湛,匾联精彩,碑记留芳,又有附设亭、廊、榭,俨然为引人入胜的胜景,对潮汕内外人士、文人、学者具有吸引力。

古今曾有不少文人,游历妈宫,赋下诗文,留下文化财富。现代中国散文家秦牧(1919—1992)及其夫人吴紫风(1918—2011),诗人黄雨(1916—),作家李新魁、林坚文、张海鸥、林紫等潮籍文豪,于1986年12月10日从汕头由陈历明、王金光陪访南澳岛,越日在我的导游下,到岛上深澳妈宫观赏,赞叹不已。秦牧手摸着石柱上栩栩如生的盘旋雕龙,不由感叹:“我们潮汕沿海,好多人以海为生,对海神妈祖特别崇拜。南澳岛这妈宫石龙柱刻艺高超,我故乡澄海妈宫也是石雕、木雕美不胜收。所以妈庙不仅是拜神的殿宇,也是工艺文物的宝库!”他后来写了《故乡的女神庙》来赞颂澄海区樟林古港的妈祖。

1958年3月11日近午,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共中央委员胡耀邦在南澳岛视察时,参观了深澳天后宫,对宫内两支石龙柱,连声称赞,对身旁的深澳管区党委会副书记康前得说:“妈宫是纪念为民保平安的海神妈祖,宫内石柱龙等古建筑,这是重要文物,很有价值,要好好保护!”

结语

以上试述了妈祖文化价值的主要方面。此外,其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妈庙本身既是远近妈祖文化交流点,还是当地老人文化活动室及其它附属文物保管处,例如南澳岛深澳妈宫旁之明《南澳山种树记》碑刻、云澳中柱妈宫内康熙六十一年即1722年《奉广东督抚两院会禁云澳网桁碑记》、门前1928年四月初十日《云澳清匪殉难烈士蔡启祥暨兵士(七人)纪念碑》。我们应不断探讨妈祖信仰在当代的文化价值,加强与祖庙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联系,为全国妈祖文化研究作出奉献。同时,我们应抓紧部署,厘清全潮汕各地妈宫的座数、创建与修葺时间、工艺特色、匾联碑内容、善举、民间传说等,完成《潮汕妈庙志》,以为潮学研究、潮汕方志研究,继承、弘扬潮汕妈祖文化提供重要的基础史料,丰富潮汕历史文化内涵,在建设幸福潮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特作《妈祖颂》以作总结:

海神乃妈祖,北宋林默娘。出生湄洲岛,奇女胜弄璋。

满月未啼哭,八龄伴寒窗。助人送温暖,救困扶哀伤。

观云察天气,慧眼测浪狂。渔家得预告,沧海避锋芒。

施法伏妖怪,除害佑渔乡。祈祷下甘雨,为众解旱殃。

灵女廿八岁,重阳上天堂。飞升遨广宇,艳彩映四方。

感恩筑祠庙,刻像焕容光。化身临怒海,息波救溺亡。

官员使高丽,遇险护危樯。万里施德泽,三保顺风艎。

帝皇常封赐,天后永流芳。粤东毗南闽,宋代传火香。

最先南澳岛,番舶来解囊。岛民闯大海,神位奉船舱。

娘宫数百座,俎豆遍三阳。妈屿是渔岛,港口连外洋。

活鸡荐圣母,生息任飞翔。妈屿传台岛,嘉庆到坑庄。

胞缘添见证,两岸早通航。潮侨来祭拜,热泪忆仓皇。

母仪威力大,感应荫异邦。报恩谢神女,兴庙显辉煌。

潮汕崇妈祖,万众求吉祥。首行文化节,民俗谱新章。

(作者:林俊聪 单位:中共汕头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来源:广东省情网 《当代广东》2018年第2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