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南通地名掌故——港闸路(城闸路)、资生街、广生街

港闸路·城闸路

张謇先生在唐家闸创办的实业中许多是全国领先的,其中就有全国最早的民营公路港闸路和城闸路,这两条道路和路名一直沿用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张謇先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唐家闸筹办大达小轮船公司(即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后开通了通州至吕四、海安、扬州三条内河航线。于光绪三十年(1904)在天生港创办了大达外江轮步公司,在上海十六铺建造了大达轮船码头,开通了长江航线,开辟了客轮、货轮的运输航道。为了进一步加速市区内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张謇先生还在光绪三十年(1904)投资白银1.89万两,开工修筑天生港至唐家闸的公路,翌年(1905)农历正月初三竣工。当时公路是从唐家闸的西洋桥至天生港镇的大达轮船外江码头,全长6公里,路宽7米。这条路是用疏竣港闸河的土方做路基的,路面用煤渣铺设而成,因此有人又叫这条公路为“煤渣路”,路虽不长,路面也不宽,但它却成为唐闸至天生港陆路交通的捷径。因为港闸河、通扬运河水上交通运输速度远不及汽车快,陆上运输势在必行,它加速了大生纱厂的经济发展。一时港闸路上汽车鸣声不绝,水上轮船汽笛声不断,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大达轮船码头”遗址

解放后,港闸公路得到新生,1955年初铺成砂石路,1958年开通了唐闸至天生港的公交车,公路两旁工厂林立,这条公路成了港闸区企业的主要运输线之一。

城闸路建于1910年,是我国最早的民营公路之一,它是在清末的官方驿道基础上改建的。原来驿道是黄土路,可走马车和轿子,也是“闸上人”与“城里人”来往的必经之路,故称为“城闸路”。张謇为了沟通唐家闸与市区的交通运输,就将原驿道拓宽,建成砂石路,全长6公里。城闸路上有南通城西的大储二栈、河西岸的大码头。北边原建有南北憩亭和六角亭等站头。张謇先生在1919年建公共汽车公司,就开辟了城闸和城山等几条线路,有两部公交车载客,每天上下午各一班车。成了当时一道都市生活风景线。

1959年,南通地区境内大搞水利工程,在原城西郊茶庵殿北的江边开凿一条南通到启东吕四的运河,这条运河节制闸东段将原来的城闸路切断,从此城闸路改变了方向,由南憩亭北侧开了一条马路经渔轮路口(今通沙汽渡路口)向南经节制闸、茶庵殿进城。而城闸路南端至通吕运河段300余米路面因此报废。

解放后城闸路几经拓宽和改造,现在已经是市公交车1路、23路和101路经过的主要干道。

资生街

唐闸资生街北起原银光戏院,向南拐弯再向西,至西洋桥东桥头,总长不过百十米。街的南边是大生一厂的护厂河(港闸河的末段),经常有大生一厂专用的大木船停泊,河边砌有石阶,是全街人们淘米、洗菜、洗涮衣裳的水踏子。资生街的街名,来自于1905年兴建的资生冶厂。  

 

资生冶厂

当年,在这条不显眼的街上,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商店,从东数起,有德昌恒机米油坊、裕源恒酒店、邵家棉布百货店、胡家染坊、朱氏裁衣店、王万生茶叶店、程家锅店、陆家鞋店、崇兴和酱油店豆腐坊、达成粮行、杨家南北货店,后来又添蔡氏画室。

1956年公私合营后,资生街上的小店大多关闭,店房成了住房。资生冶厂迁到河东。资生街几经变迁,面目全非,现已成为西市街的一段。如今资生街虽然已无踪影,但老人们还是习惯地叫那条街为资生街。

广生街

广生街原是唐家闸镇东西向的主干道,东起杨家湾,西至资生街头,全长5000米,因张謇先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办的广生油厂而得名。广生油厂主要是利用大生纱厂的棉籽榨油而起步,当年由江浙总督盛宣怀与大生纱厂各投股5000两银后,大生纱厂又投入五万两银,从而建成苏北最大的榨油厂。  

 

广生油厂

广生街的起点在杨家湾,当年的杨家湾有老字号杨家酒家、范家渡口(后人开裁衣铺),唐闸最大的水产肉类市场八仙街(今商业大厦处),接着便是鸿大绸布庄、陈家粮行、徐家银店等,隔了广生油厂仓库就是小水果店、日杂店、缸爿店和国家级画师袁峰家开的南货店。到了放工桥,广生街南片就到头了。广生街北片除了起头的几家住房(2004年杨家湾改造时被拆除),就是广生油厂轧花车间、仓库和油厂的大门。

如今,广生街已不复存在,而成为西市街的东段。据老人们说,现在的西市街从东到西,先有广生街,再有资生街,其后才有西洋桥街,上述三条街首尾相连,形成了今天的西市街。

  (来源:“史志通”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