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ENGLISH
地名探源之靖宇县

原标题:白山市·濛江出了个杨靖宇

靖宇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地西侧、松花江上游。县境西、南、北均被长白山系龙岗山脉环抱,境内山岭纵横,奇峰迭起,山高林密。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的主要地区。靖宇原称濛江,后因抗日战争时出了一位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杨靖宇将军殉国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而更名为靖宇县。从此,靖宇县扬名海内外。

靖宇县设治历史只有百余年。1644年(清立顺治元年),清世祖定都北京,此地居民举族徙随,此后这儿便成为一片废墟。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长白山区被清朝统治者列为封禁地,此地成为皇家封禁地。自封禁以后,土地荒芜,林木森森,野兽成群,成为无人居住的深山老林。恰库河(今珠子河)、托哈那珲河(今那尔轰河)、额和讷音河(头道、二道松花江汇合处),当年是采捕东珠的贡河,私自下河采捕者苛刑极重。

那里霏霏,夏雨,云遮雾罩,终年阴幽,故土名江大甸子。到清康熙年间已将此地称为江。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山东、河南等地的破产农民不断冒禁入内,域内渐有人烟。1854年(清咸丰四年),韩宪忠在桦甸夹皮沟建立金矿,号称“韩边外”,将江等地自划为其属地,设那尔轰、倒旗河、汤河口三个会房。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江一带正式开放,吉林将军派垦务委员曲振堂在江办理荒务,为江设治之始。所有荒务事宜,统归伊通州管辖。曲振堂一行来江,未及一周,便被榆树川一带民众将其7人毙命,投入松花江中。

今靖宇镇始建于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始称江街,初为江垦务局驻地。垦务局设在江上街(今保安村),局舍系借旧有民房。稍后于珠子河北岸勘定城基,南北1.5公里,东西1公里,划定直街3道、横街5道。后来因境内积水成潭,建造房屋极为困难。为排水,挖壕沟一条,上宽3.3米,下宽一两米至两三米不等。在珠子河北筑城墙,南北1.5公里,东西1公里。设治初期,县城一无衙署,二无学堂,人烟稀少,商家无几。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吉林将军派“恒谦来司事,于大甸子地方设置垦务局。垦务始兴,草莽初开,居民麂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境内住户增至400余。恒谦任江垦务委员时即着手规划建城。拟定城基南北宽1.5公里,东西长2公里。但是,因地处际边;人口稀少,所划城基皆为占山户自领滥垦,故而辟城受阻。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江居民渐多。此时,正值沙俄入侵中国,吉林将军派于之龙为总理垦务局委员。局房设在江保安村北岗,时称上街。翌年,又辟珠子河南岸街基。至此,江始有城垣。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光绪皇帝朱批设立江州,隶属于吉林副都统。张廷桂任江州治委员时,将州城进一步规划为6条横街,东西2条纵路,规划出放宅基70块。立木栅栏为城墙,四周设东、西、南、北大小城门7处。没过两年,州城已具雏形,成为方圆百里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江州衙署设于濛江上街。

1913年(民国元年),江改州为县。1917年(民国六年),东北三省清乡督办王理堂时常巡视此地,并于安东(今丹东市)招募山林警察500名,驻扎县城及其南部林区,整访交通,添置通讯设备,维持社会治安秩序,使县城兴盛繁荣起来,城内居民多达万人,有商户四五百家。1922年(民国十一年),直奉战争爆发,山林警察及当地适龄壮丁被强行充军,调往前线,县城内治安空虚,土匪蜂起,捣毁公路,掐断电线,抢劫商民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城内居民纷纷奔走它方。一度繁华热闹的河北街仅剩张家碾坊、于家豆芽房、城隍庙等三五户人家。此后,到此任事的两位知县都致力恢复旧貌,先后3次迁移县衙,先由上街迁至河北,后又迁返河南,再迁河北,但仍无济于事。1928年(民国十七年),县长孟兆远立志振兴县城,到任后,即发布布告,抢修街道,重划6街2路;统一宅基面积为长25丈,宽15丈。历经一年多的努力,终使河北街得以复兴。其中以市场街和西大街最先建成街道面貌。1929年(民国十八年),县衙迁至今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当时全城有东门3处,南、北门各1处。河南与河北之间有一座木桥相连,城外设有炮台3座。东、西、南各1座。城内亦设炮台,河南2座、河北3座。炮台皆设在城门附近或交通要道。

193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濛江县城,濛江县沦为日本侵略者殖民地。同年成立伪濛江县公署,隶属伪吉林省长官公署。1934年濛江县划归奉天省管辖。

1935年东北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日伪政权在濛江县实行“集团部落”,令本境分散住户一律集中于指定地点。至1936年,在濛江全境共建集团部落47个,被迫搬迁1776户,损毁房屋3343间。

1936年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8月抗日联军第一军和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并组成了统一的军事指挥机关―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1940年1月9日,杨靖宇和200名战士在濛江县境内错草顶子遭日军小滨部队堵击,后遭日军渡边部队追击,一日之内转移5个战场。同月29日,杨靖宇率部队在濛江、辉南县交界的马屁股山遭敌袭击,伤亡70多人。杨靖宇与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失去联系,身边只有20多名战士。2月1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司令部特卫排长张秀峰于景山境内三角窝石一带投敌叛变,进一步暴露了杨靖宇的行踪。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2名战士朱文范、聂东华,在濛江县大东沟屯附近海龙河东沿被敌人枪杀。敌人从他俩身上发现了杨靖宇的图章,便调集重兵“撒网”搜捕。2月23日杨靖宇被上山砍柴的赵廷喜发现。日伪军得此情报后,在濛江县城西7.5公里处的三道崴子包围了杨靖宇,杨靖宇英勇抵抗,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仅35岁。敌人将杨靖宇遗体解剖,胃肠里全是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14日,经辽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濛江县政府发表《告各地同胞书》,宣告为纪念杨靖宇将军的不朽功勋,将濛江县改为靖宇县。境内的那尔轰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南下辉发河后创立的第一个根据地。富有民族斗争精神的靖宇县人民,自发组织起数个武装团体,与日本侵略者和各种反动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和让人们永远怀念的英雄事迹。

靖宇县政府所在地靖宇镇位于县境中部。珠子河横贯城区,将县城自然分成河南、河北两部分。青龙河从城南流过,似两条玉带缠绕,四周群山环抱,峰峦迭翠,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46年,濛江县易名靖宇县后归辽宁省管辖。1948年,靖宇县划归安东省管辖。1949年5月9日,靖宇县划归辽东省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8月靖宇县划归吉林省通化池区行政公署管辖。

1985年2月4日,通化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通化市、浑江市升格为地级市,靖宇县划归浑江市(现白山市)管辖。

(来源: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